[實用新型]一種軟管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50270.5 | 申請日: | 2014-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762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從源;孫建平;張中剛;肖培成;徐海洋;金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H3/04 | 分類號: | B25H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軟管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流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軟管支架。
背景技術
汽車的管路系統在裝配的過程中會用到多種材質和尺寸不相同的軟管,例如尼龍管,其在汽車制動系統、離合系統、排氣后處理系統、供油系統等管路系統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而且尼龍管在不同車型、不同使用部位的型號規格各不相同。這些軟管在使用時通常將成卷的軟管直接放在置物架上,不但存放占用空間大,取用不方便,而且在取用軟管的過程中,容易對軟管造成拖掛劃傷,這些存在瑕疵的軟管裝配在汽車上后,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節省存放空間,軟管取用方便,能有效避免軟管損傷的軟管支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軟管支架包括兩根立柱、用于將所述立柱放置在地面上的立架和繞管機構,所述繞管機構包括與所述立柱轉動連接的轉桿和至少一個與所述轉桿固連的擋盤,所述轉桿自所述擋盤的圓心穿過,并與所述擋盤相垂直。
優選地,所述立架包括兩根相平行的底縱梁、兩根相平行的頂縱梁、兩根相平行的底橫梁、兩根相平行的頂橫梁和四根豎梁,所述底縱梁和所述底橫梁首尾相連,所述頂縱梁和所述頂橫梁首尾相連,所述豎梁與所述底縱梁和所述底橫梁連接處、所述頂縱梁和所述頂橫梁的連接處固連。
更優選地,所述豎梁與地面相鄰近的一端設置有橡膠墊或滾輪。
更優選地,所述立架還包括一根與所述豎梁固連的中縱梁和兩根與所述豎梁固連的中橫梁,所述底縱梁、所述中縱梁和所述頂縱梁相平行,所述底橫梁、所述中橫梁和所述頂橫梁相平行。
更優選地,所述立柱與所述頂橫梁和所述底橫梁固連,兩根所述立柱上分別固連有U型板,所述轉桿的自由端與所述U型板相配合,以使所述轉桿在所述U型板內旋轉。
更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U型板和所述立柱固連的加強板。
優選地,所述擋盤包括至少兩個,兩相鄰擋盤之間還固連有環繞所述轉桿設置的繞桿。
優選地,所述擋盤上設置有用于軟管的端部插入的定位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軟管支架結構簡單,軟管可纏繞于繞管機構的轉桿上,并通過擋盤將不同的軟管分隔開,從而有效地節省存放空間,取用軟管時轉桿可繞立柱旋轉,軟管取用方便,而且軟管不易被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軟管支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軟管支架的立架和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軟管支架的繞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軟管支架的立柱與轉桿轉動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示如下:
立架-1,底縱梁-11,頂縱梁-12,底橫梁-13,頂橫梁-14,豎梁-15,中縱梁-16,中橫梁-17,橡膠墊-18,立柱-2,U型板-21,加強板-22,繞管機構-3,轉桿-31,擋盤-32,定位孔-321,繞桿-3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軟管支架包括兩根立柱2、用于將所述立柱2放置在地面上的立架1和用于纏繞軟管的繞管機構3,所述繞管機構3包括與所述立柱2轉動連接的轉桿31和至少一個與所述轉桿31固連的擋盤32,所述轉桿31自所述擋盤32的圓心穿過,并與所述擋盤32相垂直,上述固連可通過焊接或一體成型等方式實現,上述轉動連接采用本領域熟知的方式實現,例如轉桿31和立柱2采用球窩結構相連接,或者是在立柱2上設置一個可供轉桿31插入的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軟管支架結構簡單,軟管可纏繞于繞管機構3的轉桿上,并通過擋盤32將不同的軟管分隔開,這樣,繞管機構3上可纏繞多種不同材質或尺寸的軟管,從而有效地節省存放空間;取用軟管時轉桿31可繞立柱2旋轉,軟管取用方便,而且軟管不會與地面或其它硬質材料相接觸,因此不易被損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502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餐廳服務機器人送餐結構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工具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