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45363.9 | 申請日: | 2014-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049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健;劉全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M10/04 | 分類號: | H01M10/04;H01M2/3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絕緣 保護 結構 二次 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學電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混合動力汽車等的發展人們對電池的高功率性能、安全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提升二次電池的高功率性能和安全性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為提高電池的功率性能,通常的做法是增加電池極耳的數量,但隨著電池極耳數量的增加,在將數量眾多的極耳匯集到電池蓋時極耳會出現扭曲等情況。扭曲嚴重的極耳很有可能接觸到電池殼體而發生短路。為解決這個問題,通常的做法是在電池殼與極耳之間加絕緣套。絕緣套通常為聚丙烯等塑料材質。這種絕緣方式在電池以小電流放電時能滿足防止電池殼與極耳接觸的要求。然而在高功率放電時由于電流很大,電池極耳部位有可能溫度升高很多,當溫升達到或接近絕緣套的熱變形溫度時,容易發生因絕緣套軟化,導致電池殼體與極耳之間的絕緣保護失效引發電池短路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防止因殼體與負極接觸引發短路而造成安全隱患的一種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
本實用新型包括如下技術方案:
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包括電池殼內的極組和極組兩端引出的正極耳和負極耳;電池殼一端固裝帶有正極柱的正極電池蓋,正極電池蓋上有一注液孔,電池殼另一端固裝帶有負極柱的負極電池蓋;所述正極耳和正極柱固裝成一體,所述負極耳和負極柱固裝成一體,所述正極柱與正極電池蓋之間為絕緣密封或者所述負極柱與負極電池蓋之間為絕緣密封,其特點是:所述正極電池蓋和負極電池蓋之間的電池殼內壁制有陽極氧化層;所述正極柱與正極電池蓋之間的絕緣密封為正極電池蓋與正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所述負極柱與負極電池蓋之間的絕緣密封為負極電池蓋與負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正極電池蓋上與正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
所述負極電池蓋上與負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電池蓋之間的電池殼內壁制有陽極氧化層,電池殼內壁具有了良好的絕緣性,能夠有效防止了因電池殼與極耳接觸引發電池短路造成電池的安全隱患及電池的損壞,大幅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特別是對大電流電池具有極佳的安全效果。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正極電池蓋上與正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加之正極電池蓋與正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或者在負極電池蓋上與負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加之負極電池蓋與負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進一步保證了電池放電時的高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內部示意圖。
圖中:1-電池殼,2-注液孔,3-極組,4-正極電池蓋,5-正極耳,6-正極柱,7-負極電池蓋,8-陽極氧化層,9-負極柱,10-絕緣密封圈,11-負極耳。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特例舉以下實例詳細說明如下。
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包括電池殼內的極組和極組兩端引出的正極耳和負極耳;電池殼一端固裝帶有正極柱的正極電池蓋,正極電池蓋上有一注液孔,電池殼另一端固裝帶有負極柱的負極電池蓋;所述正極耳和正極柱固裝成一體,所述負極耳和負極柱固裝成一體,所述正極柱與正極電池蓋之間為絕緣密封或者所述負極柱與負極電池蓋之間為絕緣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包括:
所述正極電池蓋和負極電池蓋之間的電池殼內壁制有陽極氧化層;所述正極柱與正極電池蓋之間的絕緣密封為正極電池蓋與正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所述負極柱與負極電池蓋之間的絕緣密封為負極電池蓋與負極柱之間置有聚丙烯絕緣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還包括:
所述正極電池蓋上與正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
所述負極電池蓋上與負極柱接觸的部位制有陽極氧化層。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具有絕緣保護結構的二次電池的一種制作過程示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4536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