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田采出水處理易除渣除泥反應罐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43240.1 | 申請日: | 2014-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13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曉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曉敏 |
| 主分類號: | C02F1/24 | 分類號: | C02F1/24;C02F1/52;C02F1/40;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805 福建省泉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田 出水 處理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采出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油田采出水處理易除渣除泥反應罐。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采用的采出水多功能污水反應罐是根據采出水的特性,篩選出投加藥劑,同時試驗出藥劑、投加時間間隔與混合反應強度,在利用旋流反應器的紊流逐級變小的渦流場,在工藝上為藥劑混合提供了動力,然后出水進入反應罐,在反應罐內進行除油除懸浮物。但目前污水反應罐主要存在問題:1、在罐頂上部易聚集大量含油浮渣,形成“浮渣層”,無法排出罐外;2、堆積在底部的淤泥不易排出而使反應罐出水水質變差,需要定期進行清罐,維護清洗工作難度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田采出水處理易除渣除泥反應罐,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裝置中淤泥不易排出和浮渣層無法排出罐外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油田采出水處理易除渣除泥反應罐,包括罐體、進油筒;在罐體內固定安裝有進油筒,進油筒和罐體之間形成環腔,在進油筒的下部沿圓周設有至少四個的出泥水孔,在進油筒的內腔上部固定安裝有環板,在環板的中部固定安裝有呈上大下小錐臺狀的收渣斗,在收渣斗的壁上分布有進渣孔,在收渣斗的底部設置有排渣口,在排渣口上固定連接有排渣管,排渣管的外端位于罐體外;在罐體上固定安裝有進水管,進水管的內端沿切線方向安裝于進油筒的內腔中部;在罐體的上部內壁上固定安裝有開口向上的環形收油槽,在環形收油槽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收油管,收油管的外端位于罐體外;在罐體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固定連接有出水管。
作為優選,上述環腔中部固定安裝有填料層。
作為優選,上述環腔的下部通過固定安裝有環形排泥管,在進油筒的內腔下部固定安裝有環形排泥管,在環形排泥管的底部分別分布有吸泥孔,在環形排泥管上分別固定連接有排泥管,排泥管的外端位于罐體外,在排泥管上固定安裝有閥門。
作為優選,上述出水口上方的罐體上設置有溢流口,在溢流口上固定安裝有溢流管。
作為優選,上述進渣孔為五排并自上而下排列,環板呈內高外低的傾斜狀。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帶有出渣孔的錐臺形收渣斗,能有效除去含油浮渣,通過設置環形排泥管,有效排泥,保證了出水水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透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罐體,2為進油筒,3為環腔,4為出泥水孔,5為環板,6為收渣斗,7為進渣孔,8為排渣管,9為進水管,10為環形收油槽,11為收油管,12為出水管,13為填料層,14為環形排泥管,15為排泥管,16為溢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油田采出水處理易除渣除泥反應罐,包括罐體1、進油筒2;在罐體1內固定安裝有進油筒2,進油筒2和罐體1之間形成環腔3,在進油筒2的下部沿圓周設有至少四個的出泥水孔4,在進油筒2的內腔上部固定安裝有環板5,在環板5的中部固定安裝有呈上大下小錐臺狀的收渣斗6,在收渣斗6的壁上分布有進渣孔7,在收渣斗6的底部設置有排渣口,在排渣口上固定連接有排渣管8,排渣管8的外端位于罐體1外;在罐體1上固定安裝有進水管9,進水管9的內端沿切線方向安裝于進油筒2的內腔中部;在罐體1的上部內壁上固定安裝有開口向上的環形收油槽10,在環形收油槽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收油管11,收油管11的外端位于罐體1外;在罐體1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固定連接有出水管12。通過設置帶有出渣孔7的錐臺形收渣斗6,能有效除去含油浮渣。
如圖1所示,所述環腔3中部固定安裝有填料層13。通過設置填料層13能防止油泥向上移動而影響水質。填料層13采用現有公知的技術,例如可為乙丙共聚斜板填料層。
如圖1所示,所述環腔3的下部通過固定安裝有環形排泥管14,在進油筒2的內腔下部固定安裝有環形排泥管14,在環形排泥管14的底部分別分布有吸泥孔,在環形排泥管14上分別固定連接有排泥管15,排泥管15的外端位于罐體外,在排泥管15上固定安裝有閥門。這樣,能有效排泥,保證了出水水質。
如圖1所示,作為優選,出水口上方的罐體1上設置有溢流口,在溢流口上固定安裝有溢流管16。
如圖1所示,進渣孔7為五排并自上而下排列,環板5呈內高外低的傾斜狀。環板5呈傾斜狀,能使含油浮渣向收渣斗6方向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含油污水通過進水管9切向進入進油筒2內,含油污水在進油筒2的內腔通過水力旋流與藥劑充分反應,由于來水壓力下降,使反應后的絮體借助污水中釋放的溶解氣上浮至水面凝聚成浮渣,下部的水流自出泥水孔4向四周流出進入環腔3下部,經沉降分離的清水自下而上穿過填料層13后,進一步攔截污水中的絮體,清水通過出水管12排出;上浮的浮渣先通過進渣孔7進入收渣斗6中,然后通過排渣管8排出罐體1外;浮油通過環形收油槽10收集后由收油管11排出罐體1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曉敏,未經鄭曉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432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服裝成品倉用的配貨車
- 下一篇:一種可伸縮流動周轉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