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型管雙向液壓成型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536733.2 | 申請日: | 2014-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938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晨;李鵬;唐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D26/047 | 分類號: | B21D26/047;B21D26/041;B21D26/0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型 雙向 液壓 成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微型管成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微型管雙向液壓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管件液壓成型技術是用管坯作為原材,通過對管腔內(nèi)施加液體壓力及在軸向施加載荷使其在給定模具型腔內(nèi)發(fā)生塑性變形,管壁與模具內(nèi)表面貼合,從而得到所需形狀零件的成型技術。目前,管件液壓成型主要應用于汽車框架和底盤零件的制造、大型船舶、航空航天工業(yè)。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子、醫(yī)療、微器械等行業(yè)對微型空心管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強,迫切需要一個能大批量制造微型管件的加工技術,微型管件液壓成型正是在這種需求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微型空心管件規(guī)模化生產(chǎn)技術。該技術采用高壓液體使金屬毛細管塑性變形的方式成型出截面形狀復雜的微型管件,例如植入式微型給藥管、微型針管、微型馬達軸等微型零件的成型都可以由該技術實現(xiàn),該技術成形出來的微型管件在電子、醫(yī)療、微器械等行業(yè)應用前景良好。但是,管件微型化使成形工藝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如微型管件材料成型性能、成型工藝、摩擦等都存在尺度效應的問題,因此在傳統(tǒng)的液壓成型的過程中,微型管件特別容易發(fā)生破裂。
Wagner?S?W,Ng?K,Emblom?W?J等人在Influence?of?continuous?direct?current?on?the?micro?tube?hydroforming?process中提出了電輔助制造EAM的概念,他們的方法是在微型管件液壓成型的過程中,對微型管進行通電。在保證微型管的強度和韌性的前提條件下,通過電能來降低微型管所需要的變形能,進而提高微型管的成型能力。然而該裝置復雜,操作起來不方便,并且在加工的過程中引入了電流,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對于毫米級的微型管而言,由于尺寸微小,裝夾起來也十分不方便。Hartl?C,Anyasodor?G等人在Formability?of?Micro-Tubes?in?Hydroforming指出,在微型管的兩端各塞入一個尖嘴中空的塞子,使其脹大,然后通過塞子與模具之間的擠壓來使其固定。但這一工藝過程有這樣的問題,它破壞了微型管的原來的形狀,并且對高壓液體的密封不可靠。Yoshihiro?Amikura等人在fracture?evaluation?of?A?1070?Aluminum?Micro-tubes?Using?Bulge?Forming指出,用一塊板擠壓O型密封圈的方式對微型管進行密封。這種密封方式有很好的密封效果,但是要密封350MPa的特種高壓還是不可靠的。
為了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引入了一個新的成型參數(shù)-背壓,也就是說,在微型管的內(nèi)外表面同時引入壓力不同的高壓液體,通過壓力差來驅(qū)動微型管件的成型。這種方法能很好的改善微型管的塑性成型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合適的裝置來實現(xiàn)這個過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地改善微型管的塑性成型能力,降低微型管成型的次品率的微型管雙向液壓成型裝置。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jīng)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36733.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次成型的卷圓模具
- 下一篇:一種能夠連續(xù)加工工件的沖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