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飛針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探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35273.1 | 申請日: | 2014-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63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譚艷萍;王星;翟學濤;楊朝輝;高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1/067 | 分類號: | G01R1/067;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試 裝置 及其 探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電路板測試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飛針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探針。
背景技術
飛針測試裝置是用于將其上各個測試探針移動到固定的待測試單元上,測試探針接觸待測PCB的焊盤及通路孔,從而測試PCB線路通斷短路的情況。測試時,測試探針通常以每秒10~50次的速度下針和抬針以接觸不同測試點。為達到可靠的測試,探針需牢固扎到測試板上。因此,需要保證探針與待測PCB的接觸力合適,避免PCB表面被扎花,這就要求其塑料彈簧支架需要有合適的剛度及測試過程中振動小。
但是,在傳統的飛針測試裝置中,由于測試探針下針和抬針的速度非常快,同時,由于支架的剛度較大,測試探針與印刷電路板接觸后接觸力過大,導致印刷電路板有刮痕或者凹痕,導致了印刷電路板的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有效保護被測試的印刷電路板的測試探針。
一種測試探針,包括彈性支架及設置在彈性支架上的探頭,其中:
所述彈性支架包括:
固定部;
第一力臂,一端設置于所述固定部上;
第二力臂,一端設置于所述固定部上,并與所述第一力臂相間隔;及
探頭安裝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力臂及所述第二力臂遠離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探頭安裝部上開設有探頭安裝槽,所述探頭安裝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力臂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與所述固定部及所述探頭安裝部的連接處均開設有能夠減小所述彈性支架剛性的凹槽;
所述探頭包括連接臂及設置于所述連接臂一端上的接觸針頭,所述連接臂卡設于所述探頭安裝槽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與所述固定部及所述探頭安裝部的每個所述連接處上均開設有兩個相對的凹槽,所述凹槽為U形槽,以使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與所述固定部及所述探頭安裝部的每個所述連接處均為“工”字形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力臂相對所述第二力臂更靠近所述接觸針頭,且所述第一力臂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力臂的長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呈臺階狀結構,包括第一臺階部及與所述第一臺階部相連接的第二臺階部,所述第一力臂與所述第一臺階部相連接,所述第二力臂與所述第二臺階部相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力臂及所述第二力臂延伸的方向為高度方向,以所述探頭安裝槽延伸的方向為寬度方向,與所述高度方向及所述寬度方向均垂直的方向為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力臂包括相連接的第一桿體及第二桿體,所述第一桿體與所述固定部相連接,所述第二桿體與所述探頭安裝部相連接,所述第一桿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桿體的厚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力臂包括相連接的第三桿體及第四桿體,所述第三桿體與所述固定部相連接,所述第四桿體與所述探頭安裝部相連接,所述第三桿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桿體的厚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接觸針頭的針尖位于所述彈性支架在厚度方向的中線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接觸針頭為刀片狀結構或針形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力臂及所述第二力臂均為矩形柱狀結構。
此外,還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上述測試探針的飛針測試裝置。
一種飛針測試裝置,包括上述測試探針。
上述飛針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探針,在第一力臂、第二力臂與固定部及探頭安裝部的連接處均開設有凹槽,從而降低了彈性支架整體的剛度,利用彈性支架自身的柔韌性,避免了在測試過程中測試探針與印刷電路板硬性接觸,有效保護了印刷電路板。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中的測試探針的結構圖;
圖2為另一實施例的測試探針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352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