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折疊電力戶內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34686.8 | 申請日: | 2014-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772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范曉軍;朱延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德洛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H05K5/06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311107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折疊 電力 戶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控制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折疊電力戶內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著,電力作為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東西,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如果沒有電力,那么人們將無法生活。在電力行業中,隨著電力的不斷發展的同時,配套的相關電力設備也是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中,越來越多的新設備逐步的代替手工作業。
在電力控制箱的領域中,戶內箱也是一種常見的電力箱,里邊放置有電力控制表,可以終端控制微斷,但是在安裝戶內箱時,大多都是一種焊接成型的電力箱,用車拉過來進行安裝,由于電力箱的體積大,所以在運輸中并不能裝載太多,進一步的限制了運輸的效率,且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各種規格型號多,庫存量大,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折疊電力戶內箱,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提高產品標準化和互換性,減少生產周期和節省儲藏場地,安裝方便,能夠利用自身結構的特點進行組裝,也可以按不同規格型號配置組裝,能夠進一步的減小運輸裝車的體積,提高運輸的效率。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折疊電力戶內箱,包括對邊組成箱體、后組成箱體、前組成箱體、頂蓋箱體和箱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邊組成箱體的“T”型凸塊與后組成箱體兩側凹槽口對應連接,所述的對邊組成箱體的“T”型凸塊與前組成箱體的凹槽口對應連接,頂蓋箱體上設有凸塊,所述的頂蓋箱體上的凸塊與對邊組成箱體的凹槽對應連接,所述的前組成箱體上設置有“T”型凸塊,所述的箱門上的凹槽口與前組成箱體上的“T”型凸塊對應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箱門上設置有觀察口,所述的觀察口為透明塑料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底座與頂蓋箱體為同樣結構組成,所述的頂蓋箱體上設置有兩個凸塊,對邊組成箱體上設置有兩個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箱體對接處都設置有防護橡膠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對邊組成箱體、后組成箱體、前組成箱體和頂蓋箱體上都是由凹槽和凸塊連接,這樣可以實現方便的組裝與拆卸,方便運輸,比傳統的戶內箱更減小體積,提高運輸能力。
2、在凹槽與凸塊的連接處設置有防護橡膠層,能夠在連接的過程中增加摩擦力保證穩固性,同時也能夠起到防水的的作用。
3、箱體上設置有觀察口,能夠方便的查看微斷開關狀態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頂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對邊組成箱體,2、后組成箱體,3、前組成箱體,4、箱門,5、觀察口,6、凹槽,7、頂蓋箱體,8、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折疊電力戶內箱,包括對邊組成箱體1、后組成箱體2、前組成箱體3、頂蓋箱體7和箱門4,所述的對邊組成箱體1的“T”型凸塊與后組成箱體2兩側凹槽口對應連接,所述的對邊組成箱體1的“T”型凸塊與前組成箱體3的凹槽口對應連接,所述的頂蓋箱體7上的凸塊8與對邊組成箱體1的凹槽6對應連接,所述的前組成箱體3上設置有“T”型凸塊,所述的箱門4上的凹槽口與前組成箱體上的“T”型凸塊對應連接。可組成的連接方式能夠進一步的減小運輸裝載的空間,提高運輸的能力。
所述的箱門4上設置有觀察口5,所述的觀察口5為透明塑料層。觀察口5能夠方便的查看電力表的情況,并且為透明塑料層能夠防止掉落的過程中的破損情況。
所述的底座與頂蓋箱體7為同樣結構組成,所述的頂蓋箱體7上設置有兩個凸塊8,對邊組成箱體1上設置有兩個凹槽6。頂蓋7與底座同樣的結構能夠進?一步的減少制造的工序,提高制造效率。
所述的箱體對接處都設置有防護橡膠層。在凹槽與凸塊的連接中,凹槽與凸塊上設置有橡膠防護層,能夠保證在安裝后的穩固性,并且能夠有防水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德洛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德洛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346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