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混凝土料斗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31961.0 | 申請日: | 2014-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815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郜玉芬;劉建;肖茜;祝文慶;徐桃;劉曄;劉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2 | 分類號: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料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料斗。
背景技術
在對高層建筑進行作業時,需要對鋼管柱進行混凝土澆筑,但是高層建筑的澆筑一直是一個施工難題。現行的一般辦法是通過料斗將所需的混凝土物料運輸到作業平面,然后進行澆筑。現有的料斗在進行澆筑時,由于料斗澆筑時被吊在空中,很容易就會來回擺動,造成出料口的出料速度難以控制。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料斗,在于解決現有混凝土料斗出料口的出料速度難以控制的問題。
其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料斗,包括帶有提手的斗體,斗體上設有放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的上方設有扶手,扶手固定安裝在斗體上,出料口下端裝有口徑相對的第一鏟斗和第二鏟斗,第二鏟斗的內表面與其相對應的出料口外表面緊密貼合,第二鏟斗底部的上端面覆蓋出料口的下端面,第一鏟斗底部的上端面與第二鏟斗底部的下端面貼合,第一鏟斗內的前后側面與第二鏟斗外部的前后側面相貼合;第一鏟斗和第二鏟斗經傳動裝置與出料口構成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在料斗進行澆筑時,可通過輪盤的轉動控制第一鏟斗和第二鏟斗的開合大小及關閉,達到控制出料口出料速度的目的,且料斗下部裝有便于抓持的護手,以防止料斗在澆筑過程中來回擺動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圖2中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傳動裝置的主視圖。
圖5為圖4的A-A的剖面視圖。
圖6為圖4的B-B的剖面視圖。
圖7為第一鏟斗和第二鏟斗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8所示,一種混凝土料斗,包括帶有提手的斗體1,斗體1上設有放料口2和出料口3,出料口3的上方設有扶手4,扶手4固定安裝在斗體1上,出料口3下端裝有口徑相對的第一鏟斗5和第二鏟斗6,第二鏟斗6的內表面與其相對應的出料口3外表面緊密貼合,第二鏟斗6底部的上端面覆蓋出料口3的下端面,第一鏟斗5底部的上端面與第二鏟斗6底部的下端面貼合,第一鏟斗5內的前后側面與第二鏟斗6外部的前后側面相貼合;第一鏟斗5和第二鏟斗6經傳動裝置7與出料口3構成轉動連接。
為保證使用效果,所說的傳動裝置7包括安裝在出料口前端面上的殼體8,殼體8內在與傳動裝置7的安裝面垂直的方向上穿設有第一傳動軸9、第二傳動軸10和第三傳動軸11,各傳動軸經軸承與殼體8形成轉動連接,第一傳動軸9上裝有第一齒輪12,第二傳動軸10和第三傳動軸11上裝有規格相同且相互嚙合的第二齒輪13和第三齒輪14,第一齒輪12的齒數大于第二齒輪的齒數13,第一齒輪12和第二齒輪13相互嚙合;第一傳動軸9穿出殼體8的前端面并固定連接有輪盤15,第二傳動軸10和第三傳動軸11分別穿出與殼體8兩端,露出于殼體8前端面的第二傳動軸10固定連接有棘輪16,露出于殼體8前端面的第三傳動軸11固定轉動連接有棘爪17,棘爪17上設有扳手18,棘爪17與棘輪16相互嚙合,棘爪17的前端面經彈簧19與殼體8形成彈性連接,第二傳動軸10和第三傳動軸11的后端穿過出料口露出于出料口3的后端面。
為保證使用效果,所說的第一鏟斗5和第二鏟斗6的后端面上設有拉手20,拉手20上端設有帶有鍵槽的孔洞21,第一鏟斗5和第二鏟斗6經鍵與露出于出料口3后端面的第二傳動軸10和第三傳動軸11與出料口3構成所說的轉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319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風扇控制裝置、風扇控制方法及電子設備
- 下一篇:采煤機行走部及采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