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31311.6 | 申請日: | 2014-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761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夏興州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吉凌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9/14 | 分類號: | F16L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纖維 增強塑料 混凝土 復合管 內襯 結構 膠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給排水的輸水管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外表面使用鋼筋混凝土層覆蓋,其內襯與鋼筋混凝土層的粘結方式靠水泥粘合,這種粘合的結合度不足,在安裝施工過程中,由于機械設備的吊裝、拼接,會使復合管內襯與鋼筋混凝土層發生松動的可能,長期的埋于地下,被地面上的泥土、車輛等重物壓過,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混凝土層產生裂隙。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管線外側流體介質進入玻璃鋼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對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造成結構損壞。
????綜上所述,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需要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該結構可避免管線外側流體介質進入玻璃鋼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對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造成結構損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包括:
置于復合管外層的鋼筋混凝土層;
置于復合管內層的玻璃鋼內襯層;
在所述玻璃鋼內襯層表面設置有粘合層,該粘合層呈顆粒形狀,粘結于玻璃鋼內襯層表面,所述玻璃鋼內襯層外壁中部表面內凹,內凹面為直形柱面,與玻璃鋼內襯層外壁兩端端口連接處是斜坡面,所述玻璃鋼內襯層兩端外壁上設置有凹槽圈,在所述玻璃鋼內襯層外徑外側和鋼筋混凝土層內徑內側設置有遇水膨脹的膨脹膠圈,膨脹膠圈套于凹槽圈上。
進一步的,所述膨脹膠圈為2個。
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厚度為所述玻璃鋼內襯層中部的內凹面至所述玻璃鋼內襯層兩端外壁上表面的平行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玻璃鋼內襯層斜坡角度在30°~60°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玻璃鋼內襯層內表面為圓柱形面。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膨脹膠圈放置于玻璃鋼內襯外徑外側和混凝土內徑內側,膨脹膠圈解決管線外側流體介質進入玻璃鋼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對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造成結構損壞問題。
2.玻璃鋼內襯層外壁中部表面內凹,內凹面為直形柱面,更有利于鋼筋混凝土層的粘結效果。
3.在玻璃鋼內襯層與鋼筋混凝土層之間加上有硬質顆粒物的粘合層,可以有效的提升玻璃鋼內襯層與鋼筋混凝土層之間的結合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玻璃鋼內襯層與粘合層粘合在一起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玻璃鋼內襯層與粘合層粘合在一起的立體圖。
附圖中標記:鋼筋混凝土層1;玻璃鋼內襯層2;膨脹膠圈3;粘合層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闡述。
本實用新型主要適用于重力流及壓力管道。
請參照附圖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纖維增強塑料混凝土復合管內襯結構帶膠圈結構,包括:置于復合管外層的鋼筋混凝土層1、置于復合管內層的玻璃鋼內襯層2。
置于復合管外層的鋼筋混凝土層1,鋼筋混凝土層1是在橫豎向排列的鋼筋箍扎在一起,然后在通過混凝土預制模倒模,利用立式振動或芯模振動方式使其成型,在制作鋼筋混凝土層1前需要將玻璃鋼內襯層2套入在混凝土預制模內。
玻璃鋼內襯層2置于復合管內層,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外壁中部表面內凹,內凹面為直形柱面,與玻璃鋼內襯層2外壁兩端端口連接處是斜坡面,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兩端外壁上設置有凹槽圈,在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外徑外側和鋼筋混凝土層1內徑內側設置有遇水膨脹的膨脹膠圈3,膨脹膠圈3套于凹槽圈上,所述膨脹膠圈3為2個,膨脹膠圈3放置于玻璃鋼內襯外徑外側和混凝土內徑內側,膨脹膠圈解決管線外側流體介質進入玻璃鋼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對內襯與混凝土結合面造成結構損壞問題。
在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表面設置有粘合層4,該粘合層4呈顆粒形狀,粘結于玻璃鋼內襯層2表面,粘合層4將鋼筋混凝土層1與玻璃鋼內襯層2牢固的粘合在一起,比傳統的復合管的使用壽命更加長久。粘合層4厚度為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中部的內凹面至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兩端外壁上表面的平行距離,所述玻璃鋼內襯層2斜坡角度在30°~60°之間。所述粘合層4為石英砂顆粒層,也可以使用成立體纖維材料,該立體纖維材料使用后,粘合層4表面呈刺猬表面的尖刺狀,其尖刺的形狀更容易嵌套在混凝土內,增強結合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吉凌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吉凌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313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