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后側窗窗框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20705.1 | 申請日: | 2014-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239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軍;王明;萬強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1/08 | 分類號: | B60J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2247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后側窗 窗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后側窗窗框。
背景技術
后側窗窗框是車身上連接玻璃與車身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安裝于車體左右兩側,主要有推拉式和單體式兩種結構,其中推拉式后側窗窗框的單側窗框上安裝兩片玻璃,一片為固定玻璃,一片為活動的可推拉玻璃。
現有技術中,使用的推拉式后側窗框通常包括合金骨架和密封橡膠條,密封膠條上設置有夾持邊,夾持邊與密封膠條本體間留有間隙形成用于包住汽車鈑金和頂棚內襯的空間,但現有技術中夾持邊僅僅設置一個,當通過一個夾持邊同時將鈑金和頂棚內襯包住時,很容易就會導致夾持邊張開角度偏大,從而使窗框的整體抓持力不夠導致窗框極容易脫落;而且,當夾持邊張開角度過大時,密封膠條對鈑金和頂棚內襯與窗框的密封性也極易受影響,導致外部雨水或外風進入車內形成漏水或漏風,對駕駛舒適性造成影響。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汽車后側窗窗框進行改進,使其在不增加張開角度的同時,可對汽車鈑金和頂棚內襯形成有效夾持,提高窗框的抓持力使窗框不易脫落,降低失效風險,同時,保證窗框密封膠條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現漏水或漏風現象,提高駕駛人員或乘車人員的駕乘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側窗窗框,其可在不增加張開角度的同時,可對汽車鈑金和頂棚內襯形成有效夾持,提高窗框的抓持力使窗框不易脫落,降低失效風險,同時,保證窗框密封膠條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現漏水或漏風現象,提高駕駛人員或乘車人員的駕乘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側窗窗框,包括窗框本體和立條,窗框本體包括雙U型骨架和包覆雙U型骨架設置的密封膠條,密封膠條包括膠條本體和設置于膠條本體同一側的夾持邊,夾持邊包括用于包裹夾持鈑金的夾持邊Ⅰ和用于包裹夾持車頂內襯的夾持邊Ⅱ。
進一步,膠條本體、夾持邊Ⅰ和夾持邊Ⅱ一體成型設置。
進一步,膠條本體上設置有兩個U形槽,每個U形槽的兩側槽邊上沿設置有用于與車窗玻璃發生干涉形成擠壓密封的密封唇。
進一步,雙U型骨架背側設置有卡扣臂,卡扣臂與雙U型骨架的側壁下部之間空間對應形成卡扣槽,膠條本體上設置有安裝于卡扣槽與卡扣臂卡扣配合的卡扣部。
進一步,兩U形槽內均設置有玻璃擋塊。
進一步,立條包括立條骨架和立條密封條。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應用所述汽車后側窗窗框的汽車,汽車上安裝設有所述汽車后側窗窗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側窗窗框及其汽車,通過分別設置相互獨立的夾持邊Ⅰ和夾持邊Ⅱ,其中,夾持邊Ⅰ與膠條本體間形成有用于包裹夾持鈑金的鈑金夾持空間,夾持邊Ⅱ與夾持邊Ⅰ間形成有用于包裹夾持車頂內襯的內襯夾持空間,兩夾持邊獨立工作,互不干涉,分別對汽車鈑金和車頂內襯形成夾持,相較于現有技術,大大降低了夾持邊需張開的角度,可對汽車鈑金和頂棚內襯形成有效夾持,提高窗框的抓持力使窗框不易脫落,降低失效風險,同時,保證窗框密封膠條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現漏水或漏風現象,提高駕駛人員或乘車人員的駕乘舒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向視圖;
圖3為圖1B-B向視圖;
圖4為圖2C-C向視圖;
圖5為圖1D-D向視圖;
圖6為圖3E-E向視圖;
圖7為圖1F-F向視圖;
圖8為圖1H-H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汽車后側窗窗框,包括窗框本體1和立條2,窗框本體1包括雙U型骨架3和包覆雙U型骨架3設置的密封膠條,密封膠條包括膠條本體4和設置于膠條本體4同一側的夾持邊,夾持邊包括用于包裹夾持鈑金的夾持邊Ⅰ5和用于包裹夾持車頂內襯的夾持邊Ⅱ6;其中,夾持邊Ⅰ5與膠條本體4間預留間隙形成有用于包裹夾持鈑金的鈑金夾持空間5a,夾持邊Ⅱ6與夾持邊Ⅰ5間預留間隙形成有用于包裹夾持車頂內襯的內襯夾持空間6a,另外,雙U型骨架3是指具有兩個U形結構的骨架,骨架由合金材料制成,被密封膠條4包覆在內,用于保證玻璃15在滑動過程中,下邊緣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上,以獲得較好的定型和外管效果。
本實施例中,膠條本體4、夾持邊Ⅰ5和夾持邊Ⅱ6一體成型設置;結構緊湊且具有較好的夾持穩定效果,另外,三者連接處均為平滑過渡結構,可防止應力集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未經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207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