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制備氧化釤顆粒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19400.9 | 申請日: | 2014-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13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大宇;楊清宇;王琳麗;劉書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市嘉禾稀有金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F17/00 | 分類號: | C01F1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國;黃為 |
| 地址: | 51151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制備 氧化 顆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稀土材料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制備大粒徑氧化釤顆粒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金屬氧化物制備領域,特別是通過沉淀法制備金屬氧化物,比較常用的方法使在沉淀反應器中對沉淀進行陳化以達到降低沉淀顆粒比表面積的目的,得到的產物粒徑較大并且分布均勻。現有工藝存在的問題是陳化時間一般需要二十至六十小時,對生產效率具有一定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制造粒徑均勻并且粒徑大的用于制備氧化釤顆粒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制備氧化釤顆粒的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反應釜、水洗釜、焙燒爐、冷卻器、除塵裝置、尾氣處理裝置,所述的反應釜包括釜體、攪拌桿、攪拌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桿上由上而下分布有第一攪拌葉組、第二攪拌葉組、第三攪拌葉組,其中第一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一攪拌葉,第二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二攪拌葉,第三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三攪拌葉,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的寬度:第二攪拌葉的寬度:第三攪拌葉的寬度的比值為4~6:3~2:1,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的直徑為所述的釡體內徑的1/4~1/5,所述的釜體的下部豎直對稱設有若干片150~200目的金屬網。
本實用新型由上而下設置寬度逐漸減小的攪拌葉以達到不同深度不同的混合強度的目的,為了克服靜態陳化工藝時間長的問題,研究人員發現在釜底設置金屬網以提高稀土沉淀物的結晶速度并且底部的攪拌速度緩慢,釜底的液體流動阻力較大,對稀土沉淀的再結晶影響不大,并且有利于縮短陳化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制備氧化釤顆粒的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反應釜1、水洗釜2、焙燒爐3、冷卻器4、除塵裝置5、尾氣處理裝置6,所述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1、攪拌桿12、攪拌電機13,所述的攪拌桿12上由上而下分布有第一攪拌葉組、第二攪拌葉組、第三攪拌葉組,其中第一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一攪拌葉121,第二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二攪拌葉122,第三攪拌葉組包括4個第三攪拌葉123,所述的第一攪拌葉121的寬度:第二攪拌葉122的寬度:第三攪拌葉123的寬度的比值為4~6:3~2:1,所述的第一攪拌葉121的直徑為所述的釡體11內徑的1/4~1/5,所述的釜體11的下部豎直對稱設有若干片150~200目的金屬網14,優選為12片,釜體11的上部設有原料入口111,釜體11的下部設有出料口112。由上而下設置寬度逐漸減小的第一攪拌葉組、第二攪拌葉組、第三攪拌葉組以達到不同深度不同的混合強度的目的,為了克服靜態陳化工藝時間長的問題,研究人員發現在釜底設置金屬網14以提高稀土沉淀物的結晶速度,并且底部的攪拌速度緩慢,釜底的液體流動阻力較大,對稀土沉淀的再結晶影響不大,并且有利于縮短陳化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特別在金屬網14的規格為150~200目時,孔眼略大于氧化釤的粒徑,有利于結晶。
水洗釜2內設有攪拌裝置,水洗釜上還設有與出料口112相連的水洗釜入口21,去離子水入口23,鹽水出口24,水洗釜出口22,焙燒爐3設有燃氣入口31、與水洗釜連接的焙燒液入口32、空氣入口33、煙氣出口34。冷卻器4為一筒狀結構,里面設有冷凝螺旋管41,用于冷卻經過焙燒爐出來的高溫煙氣,除塵裝置5可以為布袋除塵裝置,尾氣處理裝置6可以為盛有生石灰水的水槽。
在實際應用中,含氧化的原料注入反應釜1中,加入沉淀劑,生成草酸釤,伴隨含有可溶性鹽,如氯化鈉,然后將反應釜出來的固液混合物注入水洗釜2中,經過水洗除去可溶性鹽,然后進入焙燒爐3,經過燃氣高溫加熱得到含有氧化鐠釹的煙氣,煙氣溫度很高,進入冷卻器4冷卻然后進入除塵裝置5收集粉塵即氧化鐠釹顆粒,該除塵裝置5可以為布袋除塵裝置等,對此不作過多限制,尾氣進入尾氣處理裝置6,尾氣處理裝置6可以為盛有生石灰水的水槽。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范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市嘉禾稀有金屬有限公司,未經清遠市嘉禾稀有金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194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