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機械式差速原理演示教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13998.0 | 申請日: | 2014-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665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唐茂;王成啟;楊力綱;莊錦龍;劉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B25/02 | 分類號: | G09B2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 地址: | 610106***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械式 原理 演示 教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式差速原理演示教具,屬教學演示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差速器或差動輪系教學演示設備都只能展示其基本結構,不能驗證其效果。以汽車后橋結構演示教具為例,其工作原理是:當轉彎時,由于外側車輪有拖滑現象,內側車輪有滑轉的現象,兩個驅動輪此時就會產生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根據“最小能耗原理”,必然導致兩邊車輪的轉速不同,并通過半軸反映到半軸齒輪上,迫使行星齒輪產生自轉,使外側半軸轉速加快,內側半軸轉速減慢,從而實現兩邊車輪轉速的差異。但此類教具目前只能演示其結構和工作過程,不能驗證差速器工作時的轉速關系。另外此類差速器演示教具結構都較為復雜,制造和裝配精度要求較高,導致成本高,使用及維護麻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式差速原理演示教具,該差速原理演示教具能清楚直觀地演示差動輪系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并證明公式2nH=n1±n2的成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機械式差速原理演示教具,包括底板、半軸A、半軸齒輪A、半軸B、半軸齒輪B、行星齒輪和行星架,所述半軸齒輪A和半軸齒輪B分別安裝在半軸A和半軸B上,并同時與行星齒輪嚙合,行星齒輪通過行星齒輪軸安裝在行星架上,行星架活套在半軸A和半軸B上,在底板上通過支架還安裝有傳動齒輪A、傳動齒輪B、傳動齒輪C和傳動齒輪D,其中傳動齒輪B通過半軸B安裝在支架上,同時在底板上通過滑動支架安裝有輸入齒輪A、輸入齒輪B和輸出齒輪,輸入齒輪A通過輸入齒輪軸A安裝在滑動支架上,并位于傳動齒輪A和傳動齒輪B之間,可隨滑動支架的移動與傳動齒輪A或傳動齒輪B嚙合或分離,輸入齒輪B通過輸入齒輪軸B安裝在滑動支架上,并位于傳動齒輪B和傳動齒輪C之間,可隨滑動支架的移動與傳動齒輪B或傳動齒輪C嚙合或分離,輸出齒輪通過輸出齒輪軸安裝在滑動支架上,并位于傳動齒輪C和傳動齒輪D之間,可隨滑動支架的移動與傳動齒輪C或傳動齒輪D嚙合或分離,在輸入齒輪軸A、輸入齒輪軸B和輸出齒輪軸的前端均安裝有手輪,同時在輸入齒輪A、輸入齒輪B和輸出齒輪的前方均設有刻度盤,以顯示輸入齒輪A、輸入齒輪B和輸出齒輪的轉動角度,上述各齒輪之間的傳動比均為1;所述傳動齒輪A安裝在傳動軸A的一端,在傳動軸A的另一端安裝有傳動齒輪E,半軸A的一端安裝有傳動齒輪F,傳動齒輪E和傳動齒輪F之間安裝有同時與傳動齒輪E和傳動齒輪F嚙合的過輪,傳動軸A與安裝傳動齒輪D的傳動軸B之間通過同步傳動裝置連接;所述行星架靠近傳動齒輪B的一側還固接有行星架齒輪,行星架齒輪活套在半軸B上,并與增速齒輪嚙合,增速齒輪與行星架齒輪的傳動比為2:1,傳動齒輪C與增速齒輪安裝在同一傳動軸C上。
上述同步傳動裝置為同步帶、同步輪傳動裝置或鏈輪、鏈條傳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1)能清楚直觀地演示差動輪系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并證明公式2nH=n1±n2的成立(nH為行星架的轉速,n1、n2為兩個半軸的轉速),學生通過現場演示,能快速理解并記住抽象的公式及難以理解的差速原理;
(2)能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3)結構簡單,質量較小,能方便老師上課時帶入教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工作狀態的橫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工作狀態的橫剖圖。
圖中:1—底板??2—支架??3—傳動齒輪A??4—行星架齒輪5—傳動軸A??6—行星齒輪軸??7—行星齒輪??8—傳動齒輪E9—同步輪??10—過輪??11—同步帶??12—半軸A??13—傳動齒輪F14—半軸齒輪A??15—傳動軸B??16—增速齒輪??17—滑動支架18—固定銷??19—固定支架??20—傳動齒輪D??21—輸出齒輪22—手輪??23—傳動軸C??24—傳動齒輪C??25—刻度盤26—輸入齒輪B??27—半軸B??28—傳動齒輪B??29—輸入齒輪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大學,未經成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139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