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混水中心有效
申請號: | 201420512562.X | 申請日: | 2014-09-05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021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發明(設計)人: | 劉俊濤;安貝貝;王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24F13/00 | 分類號: | F24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暖通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水中心。
背景技術
現有的空調水系統一般均包括水源輸入裝置及水源輸出裝置,水源輸入裝置一般為水泵,水源輸出裝置一般為天棚輻射系統或地暖系統,水泵將水泵入天棚輻射系統或地暖系統中,水通過管路在水泵和天棚輻射系統或地暖系統中不斷循環,對建筑物室內進行制冷或制熱工作。但這種空調水系統由于其循環水沒有一個很好的緩沖及換熱過程,導致這種系統的溫度控制較不穩定,不能起到良好的控溫效果,從而影響了該系統制冷或制熱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水中心,以幫助空調水系統實現更好的控溫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水中心,其包括殼體、水源輸入管口組和多個水源輸出管口組,所述殼體為一上下封蓋的空心桶體,所述水源輸入管口組和多個水源輸出管口組均設置于其桶側,所述水源輸入管口組和多個水源輸出管口組均分別包括其自身的供水管口和回水管口,所述水源輸入管口組的供、回水管口分別接入水源輸入裝置的供、回水管,每個所述水源輸出管口組的供、回水管口均分別接入對應水源輸出裝置的供、回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水源輸入裝置為風冷熱泵。
可選的,所述水源輸出裝置為新風機組。
可選的,所述水源輸出裝置為天棚輻射系統。
進一步的,還包括水泵、三通閥和回流管路,所述水泵設置于所述天棚輻射系統的供水管中,所述三通閥設置于所述水源輸出管口組的供水管口與所述天棚輻射系統的供水管之間,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接入所述三通閥,其另一端接入所述水源輸出管口組的回水管口。
可選的,所述水源輸出裝置為風機盤管。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為空心圓柱體,其上下封蓋均呈向外凸起的半圓形,所述殼體通過支撐腳架設于固定基礎上。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進一步的,所述水源輸入管口組設置于所述殼體的一側,其供、回水管口分別位于所述殼體的上、下端,所述多個水源輸出管口組均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另一側,每個所述水源輸出管口組的供、回水管口均上下相鄰設置,且每個所述水源輸出管口組的供水管口的位置均高于其回水管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水中心適用于空調水系統,將其接入水源輸入裝置與水源輸出裝置之間,便可起到緩沖循環水的作用,循環水能夠在混水中心的殼體中停留并呈現溫度階梯,使水溫的變化更為柔和,從而加強了水溫的控制效果,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制冷或制熱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水中心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
1:殼體;11:封蓋;2:水源輸入管口組;21:水源輸入管口的供水管口;22:水源輸入管口的回水管口;3:水源輸出管口組;31:水源輸出管口組的供水管口;32:水源輸出管口組的回水管口;4:水源輸入裝置;41:水源輸入裝置的供水管;42:水源輸入裝置的回水管;5:水源輸出裝置;51:水源輸出裝置的供水管;52:水源輸出裝置的回水管;6:支撐腳;7:固定基礎;8:水泵;9:三通閥;10:回流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混水中心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種混水中心,其適用于空調水系統,將其接入水源輸入裝置與水源輸出裝置之間,便可起到緩沖循環水的作用,循環水能夠在混水中心的殼體中停留并呈現溫度階梯,使水溫的變化更為柔和,從而加強了水溫的控制效果,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制冷或制熱效果。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混水中心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125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