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12278.2 | 申請日: | 2014-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646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新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天衡計量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5/02 | 分類號: | F17D5/02;G01N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18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天然氣 管道 氣體 密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然氣管網監控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天然氣在進入傳輸管道前雖然已經進行了干燥處理,但是由于運輸距離長,環節多,管道敷設的外部環境復雜,管道附近的液體或其他環節產生的液體會滲入管道,形成內積水,從而惡化為內腐蝕,導致管道泄漏,降低結構強度,并嚴重威脅整個輸氣系統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經濟性。因此,在天然氣管網監控系統中,需要時刻檢測氣體密度,以判斷管道內的氣體是否夾雜液體蒸汽,避免產生內積水,將內腐蝕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然而,目前的檢測方法成本高、誤差大、操作復雜,不利于多點實時監控系統的普及和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可以實時監測天然氣管道中氣體的密度,通過分析判斷出天然氣中液體蒸汽的含量,避免產生內積水,將內腐蝕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包括:接頭、流量檢測器、直管段、閥門、檢測管段,質量流量檢測器;
接頭設置于直管段的兩端,用于連接待測管道;
通過直管段依次貫通連接流量檢測器,閥門;
檢測管段的一端設置于閥門與直管段的連接處,另一端與直管段連通,當直管段中有氣體經過時,閥門可以根據流量檢測器發出的信號選擇性的使氣體流入檢測管段或后續的直管段;
質量流量檢測器設置于檢測管段的內部,用于檢測管段中通過的氣體。
進一步的,閥門為電磁閥。
進一步的,質量流量檢測器包括外部以及內部兩部分;
的外部包括外殼、位于外殼下端的連接管線以及位于連接管線上的接線盒;
內部包括熱電偶,U型流量管,位于U型流量管端部的支撐體,支撐體上設置電磁驅動線圈。
進一步的,還包括:信號發送電路和報警裝置,信號發送電路和報警裝置與質量流量檢測器連接,質量流量檢測器檢測到的數據通過信號發送電路發送至服務器;當質量流量檢測器檢測到的檢測值超出預設定的值時,通過報警裝置發送報警信號。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對天然氣的密度進行實時監控,避免內積水的形成,延長天然氣管道的使用時間,避免因內積水腐蝕而導致天然氣泄漏等事故的發生,本實用新型制造簡單,成本低廉,經試驗證明,比其他檢測設備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高2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中的質量流量檢測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檢測天然氣管道內氣體密度的裝置,包括:接頭1、流量檢測器2、直管段5、閥門6、檢測管段3,質量流量檢測器4;
接頭1設置于直管段5的兩端,用于連接待測管道;
通過直管段5依次貫通連接流量檢測器2,閥門6;
檢測管段3的一端設置于閥門6與直管段5的連接處,另一端與直管段5連通,當直管段中有氣體經過時,閥門6可以根據流量檢測器2發出的信號選擇性的使氣體流入檢測管段3或后續的直管段5;
質量流量檢測器4設置于檢測管段3的內部,用于檢測管段3中通過的氣體。
閥門6為電磁閥。
質量流量檢測器4包括外部以及內部兩部分;的外部包括外殼41、位于外殼41下端的連接管線42以及位于連接管線42上的接線盒43;內部包括熱電偶47,U型流量管44,位于U型流量管44端部的支撐體45,支撐體45上設置電磁驅動線圈46。
信號發送電路和報警裝置,信號發送電路和報警裝置與質量流量檢測器4連接,質量流量檢測器4檢測到的數據通過信號發送電路發送至服務器;當質量流量檢測器4檢測到的檢測值超出預設定的值時,通過報警裝置發送報警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天衡計量儀表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天衡計量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1227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