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魚餌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05599.X | 申請日: | 2014-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322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夕臣 | 申請(專利權)人: | 威海良晨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85/01 | 分類號: | A01K85/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魚餌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餌,尤其涉及一種魚體內可放置香精管的新型魚餌,屬于釣魚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魚餌的樣式、品種眾多;用各種配料混合成的真餌料,具有不同的香味,但餌料松軟,入水侵泡后在魚鉤保持的時間較短,需反復掛餌;此外眾多使用的就是各種假餌,如各種塑料做成魚、蝦等形狀的硬餌、軟餌等,這種假餌形象逼真,但不具備特有的香味,對魚、蝦等不具有較強的味覺吸引。因此需一種形象逼真且內部能釋放香味的新型魚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魚餌。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魚餌,包括魚頭和魚體,魚頭和魚體為一體結構,魚頭和魚體的交界處設置有一個凹槽;
凹槽內布置有四個間距均等的墊片;凹槽向魚頭的方向傾斜,凹槽的下端和魚頭之間的夾角為15°-35°;
凹槽的上下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通孔,凹槽內的墊片上內置有一個香精管。
通孔的截面為半圓形。
香精管的內部容納有海綿材質的芯棒;香精管6的直徑為0.3-0.6cm。
本實用新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內部放置有可存放香精的香精管,使用時,香精管內的香精可以隨魚餌在水中的運動慢慢釋放于水中,以達到引誘的效果,釣魚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面視圖。
圖3為圖2內置香精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魚頭;2、魚體;3、通孔;4、凹槽;5、墊片;6、香精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魚頭1、魚體2、通孔3、凹槽4、墊片5和香精管6。
魚頭1和魚體2為一體結構,魚頭1和魚體2的交界處設置有一個凹槽4,凹槽4內布置有四個間距均等的墊片5。凹槽4向魚頭1的方向傾斜,凹槽4的下端和魚頭之間的夾角為15°-35°。此傾斜角度有利于香精的外放。凹槽4的上下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通孔3,通孔3的截面為半圓形。凹槽4內的墊片5上內置有一個香精管6,香精管6的內部容納有海綿材質的芯棒,芯棒用于吸納香精。香精管6的直徑為0.3-0.6cm。圖2中的產品結構圖,左右對稱,左右兩部分合起來組成圖1中的產品整體。
本實用新型普遍適用于釣魚淡水魚和海水魚,使用效果顯著,下面通過具體垂釣過程中的一組數據來證明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非常顯著:
四種魚分別為鱸魚、翹嘴魚、淡水白鯧和馬口魚,選取的香精分別為:蝦腥味、魚腥味、玉米味和大蒜味,魚種和香精任意選取。
該實驗選取上述的四種魚各20條(隨意選取的體重均為1-8斤),把選取的魚放于100平米的魚池內,實驗時間為1小時,對于四種魚中的各20條魚,測試咬住本實用新型的數量和咬住普通魚餌的的數量,該實驗的實驗數據如下:
1、鱸魚實驗:
首先選用普通假餌進行實驗(對應魚腥味香精),20只鱸魚中咬餌的數量為6只(普通假餌在慢浮過程中有2只咬住普通假餌的,4只咬住普通假餌的是在普通假餌被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占總數的8/20;
其次選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實驗,鱸魚總數中的16只咬住了本實用新型(其中有10只是本實用新型在慢浮過程中咬住的,7只是在本實用新型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咬餌數量占總數的17/20。
2、翹嘴魚實驗:
首先選用普通假餌進行實驗(對應蝦腥味香精),20只翹嘴魚中咬餌的數量為6只(普通假餌在慢浮過程中有2只咬住普通假餌的,4只咬住普通假餌的是在普通假餌被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占總數的6/20;
其次選用本實用新型的假餌進行實驗,翹嘴魚總數中的16只咬住了本實用新型(其中有9只是本實用新型在慢浮過程中咬住的,7只是本實用新型在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咬餌數量占總數的16/20。
3、淡水白鯧實驗:
首先選用普通假餌進行實驗(對應玉米味香精),20只淡水白鯧中咬餌的數量為7只(普通假餌在慢浮過程中有3咬住普通假餌的,4只咬住普通假餌的是在普通假餌被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占總數的7/20;
其次選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實驗,淡水白鯧總數中的14只咬住了本實用新型(其中有8只是本實用新型在慢浮過程中咬住的,6只是本實用新型在拖動過程中咬住的),咬餌數量占總數的14/20。
4、馬口魚實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威海良晨塑料有限公司,未經威海良晨塑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055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卡頸夾
- 下一篇:用于收集魚類殘餌及排泄物的收集網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