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克氏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503530.3 | 申請日: | 2014-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061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龐金輝;紀斌;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68 | 分類號: | A61B17/68;A61B17/8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慶 |
| 地址: | 20006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克氏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克氏針。
背景技術
克氏針是一種骨科手術中常用的內固定材料,其長度一般在150-200mm,直徑在0.5-2mm之間,有不同的幾種規格,常用于手術中骨折塊的臨時固定或較小骨折塊的長期固定。由于普通克氏針是表面光滑的柱狀結構,把持力較小,容易出現松動、移位等情況,導致骨折復位丟失;若克氏針進針過深,則可能損傷血管、神經。
中國專利申請:CN201110282650.6,公開了一種帶鉤孔的克氏針,所述的克氏針的尾部為鉤狀,可以鉤住小的骨折塊肌腱的起止點,加強固定效果,但該克氏針把持力較小且無法控制穿刺深度。關于可控制穿刺深度且固定效果好的克氏針,目前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氏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克氏針,所述的克氏針設有針頭、球體和針桿,所述的針頭上設有螺紋,所述的針頭與球體通過激光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針桿與球體通過激光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針頭和針桿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的針頭頂端為三棱錐形或多棱錐形。
所述的針頭的直徑為1.2-2.0mm,所述的螺紋的螺距為0.5mm,所述的球體的直徑為3-5mm,所述的針桿的直徑為1.2-2.0mm,所述的克氏針的總長度為140-180mm。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的針頭上設有螺紋,具備良好的把持力,可以避免骨折塊和克氏針的意外移動。
2.本實用新型設有球體,根據球體與針頭頂端的距離不同,設有不同的型號,可控制進針深度,防止進針過深引起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的損傷。
3.克氏針經由接骨鋼板的釘孔穿過固定骨折塊,利用克氏針球體比接骨鋼板釘孔大的特征,可以將接骨鋼板臨時固定于骨骼上,便于下一步的手術操作。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的使用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與接骨鋼板的配合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針頭???????????????????11.螺紋
2.球體???????????????????3.針桿
4.骨干???????????????????41.小骨塊
5.接骨鋼板。
實施例
請參看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克氏針設有針頭1、球體2和針桿3,所述的針頭1上設有螺紋11,所述的針頭1頂端為三棱錐形,所述的針頭1與球體2通過激光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針桿3與球體2通過激光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針頭1和針桿3在同一條直線上。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針頭1頂端也可以是多棱錐形;根據球體2與針頭1頂端距離的不同,克氏針設有不同的型號;所述的針頭1的直徑為1.2-2.0mm,所述的螺紋的螺距為0.5mm,所述的球體2的直徑為3-5mm,所述的針桿3的直徑為1.2-2.0mm,所述的克氏針的總長度為140-180mm,以上規格為發明人根據長期臨床經驗得出的最佳尺寸,不應視為本領域常規技術手段。
請參看圖2和圖3,圖2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的使用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克氏針與接骨鋼板的配合使用示意圖。使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適當型號的克氏針,通過電鉆將克氏針穿刺入骨頭,將小骨塊41和骨干4進行固定,當球體2碰觸到骨干4的時候,整個克氏針無法繼續深入,可避免因穿刺過深引起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的損傷,然后用鋼板螺釘將骨折塊固定牢固穩定后,拔除克氏針。當手術過程比較復雜時,將克氏針經由接骨鋼板5的釘孔穿過固定骨折塊,利用克氏針球體2比接骨鋼板5釘孔大的特征,可以將接骨鋼板5臨時固定于骨骼上,便于下一步的手術操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未經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5035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