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電路基板連接端子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93791.1 | 申請日: | 2014-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117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梁天培;徐文賦;朱立湘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藍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18 | 分類號: | H01R4/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路基 連接 端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路基板連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電路基板連接端子。
背景技術
電子行業中普遍采用的電路基板連接線通過基板端子鉚壓導體制成,但常規的基板端子只是針對鉚壓導體的導體及拉拔力進行管控,對壓絕緣皮及露出長度未做明確要求,導致導體的抗彎折能力較弱。
目前常規的基板端子,對端子壓著導體的內模與壓著導體外皮的外模的距離一般都是0.8mm,在實際鉚壓導體時,導體外皮露出的長度最大只能做到0.5mm;同時由于固定的導體的壓緊部位比較短;導體焊接后,經過彎折后,基板端子與導體外皮很容易脫落,造成品質隱患,影響客戶使用,如圖1所示。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導體與連接端子之間牢固固定,且穩定向好,彎折過程中不易出現導體脫落,抗彎折能力強,安裝在連接器內穩定的連接端子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導體不易脫落、抗彎折能力強的新型電路基板連接端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實現:一種新型電路基板連接端子,包括一體結構的金屬主體,所述的金屬主體包括外模和內模,外模的底部與內模底部連接,內膜位于外模的前部;所述的外模的兩側設有向上彎折的第一壓緊片,所述的內模包括導體固定部和連接部,導體固定部位于外模與連接部之間;所述的導體固定部的兩側設有向上彎折的第二壓緊片;所述的導體固定部的兩側的第二壓緊片上均設有第一掛鉤;所述的連接部的兩側設有向上彎折的連接片;所述的連接部的兩側的連接片上均設有第二掛鉤。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的外模與內膜之間的間距為1.3mm~1.9mm。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的第一壓緊片的寬度和第二壓緊片的寬度均為1.1mm~1.3mm,連接片的寬度為0.5mm~0.7mm。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外模底部與其兩側的第一壓緊片、導體固定部的底部與其兩側的第二壓緊片、連接部的底部與其兩側的連接片之間均呈V字形。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第一掛鉤位于第二壓緊片后側的中間位置,且向外彎曲呈直角。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第二掛鉤位于連接片的后側的中間位置,且向外彎曲呈弧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一體結構設計,提高了整個連接端子的強度,使得連接端子不容易發生斷裂,降低了使用過程中變形甚至斷裂的風險;增加第一壓緊片和第二壓緊片的寬度,擴大了連接端子與導體的接觸面,增加壓緊面,使其緊密結合,加長了外模與內膜之間的間距,使得經過鉚壓后的導體外皮露出的長度增加,大大加強了端子與線材配合,增強了抗彎曲能力,第一壓緊片、第二壓緊片以及連接片采用V字形設計,便于導體的鉚壓,提高生產效率;設有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使連接端子能夠牢固的固定在連接器內,防止連接器的連接端子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偏移,影響連接器的品質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
圖3為圖2中的A部剖視圖。
圖4 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藍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藍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937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接地導電端子保護帽
- 下一篇:多頻段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