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避險自救過渡站及緊急避險自救網格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91206.4 | 申請日: | 2014-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33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周國成;唐勇;衛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冠怡圣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避險 自救 過渡 緊急 網格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安全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避險自救過渡站及緊急避險自救網格系統。
背景技術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的要求和實際安全生產的需要,煤礦生產企業均應在井下配備避難裝置。目前的避難裝置主要包括永久避難硐室、臨時避難硐室和可移動式救生艙。其中,永久避難硐室服務于整個礦井或采區,是固定式永久設施;臨時避難硐室服務于采掘作業面及其附近區域,是井下專用巷道硐室;可移動式救生艙是指可通過牽引、吊裝等方式實現移動,適應井下采掘作業地點變化要求的避險設施,其主要服務于采掘作業點并隨著作業點的改變而跟隨移動。礦難發生時,現場人員可就近緊急進入上述三類避難硐室或救生艙等待救援。
盡管上述避難裝置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為避險人員提供生存保障并等待救援,但因現有的避難裝置之間距離較遠,是點狀分布的、相互之間缺乏聯系、相對孤立,缺乏一種能夠將現有的避難裝置聯系起來,并作為撤離路徑上進行逃生自救物資補充的過渡站,導致避險人員缺乏主動逃生的手段,只能被動等待救援,一旦次生災變發生或井下救援工作進展不順利,就仍可能對艙內避險人員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加重災變損失,導致緊急避險系統的可靠性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避險自救過渡站及緊急避險自救網格系統,用于解決現有的避難裝置僅能避險等待救援,而無法提供主動逃生手段的問題。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避險自救過渡站,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采用單體結構,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包括:
主艙室、設置在所述主艙室兩端的入口過渡艙和出口過渡艙、以及設置在所述入口過渡艙的側壁上的入口和設置在所述出口過渡艙的側壁上的出口,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處均設置有防火氣密門。
可選的,所述主艙室與所述入口過渡艙和所述出口過渡艙之間用防火門隔開。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入口位置和所述出口位置的氣幕吹掃裝置。
可選的,所述氣幕吹掃裝置包括:風刀吹掃設備、聯動氣控閥、匯流排和高壓氣瓶組;所述風刀吹掃設備與所述聯動氣控閥和匯流排連接,所述匯流排與煤礦壓風系統和所述高壓氣瓶組連接。
可選的,所述聯動氣控閥與所述防火氣密門連接,所述防火氣密門的開關狀態控制所述聯動氣控閥的開關狀態。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采用單體式鋼結構。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采用高強度低合金耐候型鋼板制造;其中,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的結構件采用高強度低合金耐候型中鋼板制造,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的壁板采用高強度低合金耐候型薄鋼板制造。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采用A60防火結構。
可選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不設置在朝向采掘作業面的側壁上。
可選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所在的側壁不為同一側壁。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鋼結構的頂角設置有國際標準角件,用于通過所述角件對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進行牽引和吊裝。
可選的,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還包括:風壓正壓維持裝置、有毒氣體處理裝置、站內環境檢測監測裝置、應急通訊裝置、防爆供電裝置、照明裝置、以及供水裝置。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緊急避險自救網格系統,包括:多個避難裝置,所述避難裝置包括永久避難硐室、臨時避難硐室和可移動式救生艙、以及前述各實施方式的避險自救過渡站;
所述避險自救過渡站設置在所述永久避難硐室、臨時避難硐室和可移動式救生艙之間的預設路線上,且每個所述路線上相鄰的所述避難裝置之間的距離不超過預設的閾值,以使設置在每個路線上的避難裝置呈連續分布。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避險自救過渡站及緊急避險自救網格系統,能夠使得各個避難裝置之間有機地聯接起來,便于實施中繼站式的持續救援,保證在撤離過程中的各個點都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自救和補給,在井下組成一個全新的、完整的、無縫鏈接的、網格狀的緊急避險安全網絡,可以覆蓋到井下采、掘、機、運、通等各個環節、各個崗位,解決了現有的緊急避險方案只能避險不能逃生的問題,確保井下工作人員在災變期緊急避險、撤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緊急避險、撤離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避險自救過渡站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避險自救過渡站的前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避險自救過渡站的后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避險自救過渡站的左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冠怡圣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冠怡圣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9120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