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次性使用的自動止液輸液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88350.2 | 申請日: | 2014-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170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羅紹基;張江生;張卓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鷗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5/40 | 分類號: | A61M5/40;A61M5/50 |
| 代理公司: | 揭陽市博佳專利代理事務所 44252 | 代理人: | 黃鏡芝 |
| 地址: | 5153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使用 自動 輸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自動止液輸液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在對病體醫療的點滴輸液過程中,廣泛采用具有流量控制器和止液控制裝置的點滴輸液器。但是,在現有的輸液器中,具有流量控制器和止液控制裝置的點滴輸液器,其結構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輸液器結構較為復雜的缺點,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的自動止液輸液器。旨在使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生產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包括滴斗和滴斗下蓋,滴斗下蓋通過其上方的環形凹槽與滴斗的下端口密封連接,在滴斗和滴斗下蓋的內部,設有浮子和塞子,在浮子的下方,設有卡環,在塞子上,設有止液圓盤和外圓環,止液圓盤的周邊通過三條肋筋與外圓環的內側壁連接,在止液圓盤的上方設有卡凸,在止液圓盤的下方設有導向軸,所述卡凸和導向軸設置在止液圓盤的軸中心線上,所述卡凸與卡環卡扣連接,在滴斗下蓋上,設有與所述止液圓盤配合的貼合面以及設有與所述導向軸動配合的軸孔。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塞子外圓環的上方,設有壓環,壓環的外徑與外圓環的外徑相等,壓環的內徑大于或等于外圓環的內徑,壓環與外圓環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滴斗下蓋上,設有與所述外圓環下端面配合的級階。
本實用新型,正常輸液時,浮子在液體的浮力作用下,帶動塞子打開出液孔,藥水從滴斗下蓋的出液孔流出。當藥水將要用完時,浮子往下使塞子的止液圓盤貼在滴斗下蓋的貼合面上,關閉出液孔,從而達到止液目的。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使用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總裝示意圖;圖2-圖7位各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為滴斗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浮子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壓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塞子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塞子的俯視圖,圖7為滴斗下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滴斗;?11、下端口;?12、進液口;?2、浮子;?21、卡環;?3、塞子;?31、導向軸;32、卡凸;33、肋筋;34、止液圓盤;35、外圓環;4、滴斗下蓋;41、軸孔;42、級階43、環形凹槽;44、貼合面;45、出液口;5、壓環。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7,一種一次性使用的自動止液輸液器裝置,由滴斗1、浮子2、塞子3、滴斗下蓋4和壓環5組成,滴斗下蓋4通過其環形凹槽43與滴斗1的下端口11密封連接,浮子2和塞子3組合后置于滴斗1和滴斗下蓋4所形成的空間內部,在浮子2的下方,設有卡環21,在塞子3上,設有止液圓盤34和外圓環35,止液圓盤34的周邊通過三條肋筋33與外圓環35的內側壁連體連接,在止液圓盤34的上方設有卡凸32,在止液圓盤34的下方設有導向軸31,所述卡凸32和導向軸31設置在止液圓盤34的軸中心線上,所述卡凸32與卡環21卡扣連接,在滴斗下蓋4上,設有與所述止液圓盤34配合的貼合面44、設有與所述導向軸31動配合的軸孔41和設有與所述外圓環35下端面配合的級階42。所述壓環5置于塞子外圓環35的上方,壓環5的外徑與外圓環35的外徑相等,壓環5的內徑大于或等于外圓環35的內徑,壓環5與外圓環35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的壓環5具有配重和管正定位功能,可由ABS材料加工生產,所述塞子3由硅膠材料加工生產,其方向盤式結構具有較好的平衡性能,能使其與壓環5和浮子2組合后具有很好的垂直度,不會使塞子3翻轉而失去止液功能,同時,塞子3下方的導向軸31與滴斗下蓋4上的軸孔41配合,具有導向管正作用,使塞子3中的柔軟止液圓盤34與滴斗下蓋4上的貼合面44準確貼合后達到止液的效果,當藥液將要用完時,浮子往下使塞子的止液圓盤34貼在滴斗下蓋的貼合面44上,關閉出液孔,從而達到止液目的,有效防止藥液用完后的血液回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鷗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海鷗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8835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