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己二腈生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82458.0 | 申請日: | 2014-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656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文哲;羅玉;陳亞梅;蔣澤振;李麗;馮娜;趙玉新;李銀蘋;張宏;張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昆侖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53/22 | 分類號: | C07C253/22;C07C255/34;C07C25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周瑞艷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己二腈 生產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制備己二腈的生產設備系統,屬化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鹽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目前,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著名大公司才能生產,包括美國杜邦公司、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意大利拉蒂西集團化工廠和日本旭化成公司,其生產技術處在壟斷階段,我國己二腈的需求一直大部依賴進口。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嚴重影響了我國尼龍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能力,制約了我國尼龍66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當前全球己二腈的生產工藝路線主要有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丙烯腈(AN)電解二聚法、丁二烯(BD)法和己內酰胺水解法4種。丙烯腈(AN)電解二聚法采用了毒性和腐蝕性均較強的丙烯腈為原料,污染嚴重,同時該方法電耗大,生產成本高;丁二烯(BD)法工藝過程復雜,腐蝕嚴重,投資大,且需消耗大量的氯氣和氫氰酸;己內酰胺水解法以己內酰胺或廢尼龍為原料,生產規模小,且原料缺乏不利于大規模生產。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己二腈生產系統,是基于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工藝路線的己二腈生產系統,主要原料己二酸易得,污染小,能耗較低,投資成本較低,相應的生產系統的生產能力可達80000噸/年,實現了國產化。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己二腈生產系統,包括:
腈化反應器,設有混合料液進口、氨氣進口、稀釋劑進口以及反應器產品出口;
分離塔,設有待分離混合料液進口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設置稀釋劑出口、粗腈出口、氨水出口和混合氣相出口,所述反應器產品出口連接所述待分離混合料液進口,所述稀釋劑出口連接所述稀釋劑進口;
己二腈精制子系統,該子系統的前后兩端分別為粗腈輸入口和純己二腈輸出口,所述粗腈出口連接所述粗腈輸入口。
所述稀釋劑出口、粗腈出口、氨水出口和混合氣相出口均可以設置在所述分離塔的側壁上。
所述己二腈精制子系統可以包括依次連接的洗滌槽、脫水器、拔頂塔和脫尾塔,所述洗滌槽設有待洗滌物料進口,并構成為所述己二腈精制子系統的粗腈輸入口,所述脫尾塔設有輕組分出口,并構成為所述己二腈精制子系統的純己二腈輸出口。
所述脫尾塔的輕組分出口優選設置在所述脫尾塔的頂部。
所述洗滌槽和脫水器之間還可以設有傾析器。
所述分離塔的混合氣相出口可以通過管道依次經過洗滌塔、蒸發器連接到與所述氨氣進口相接的氨氣進口管道上。
所述蒸發器上還可以設有液氨輸入口。
所述脫尾塔的底部為重組分出口,所述重組分出口通過管道連接脫焦塔。
對于前述任意一種所述的己二腈生產系統,還優選包括半腈蒸發器,所述半腈蒸發器設有半腈進口、氣相出口和液相出口;所述分離塔的底部還設有半腈出口,所述半腈出口連接所述半腈進口,所述氣相出口連接所述氨氣進口。
所述氣相出口連接所述氨氣進口的具體方式可以是:所述氣相出口連接到與所述氨氣進口相接的氨氣進口管道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設置了半腈蒸發器,可使半腈脫水,并以氣相形式進入反應器,進一步脫水、回收己二腈,這樣可提高己二腈的回收率。
由于半腈蒸發器的氣相出口連接到所述氨氣進口,相當于為腈化反應器設置了半腈回流,可以減輕腈化反應器的結焦現象,延長腈化反應器的清焦周期,同時應用較低的初反應溫度和加入稀釋劑,可減少副產品的生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己二腈生產系統,包括:
腈化反應器,是該生產系統的反應部分,是主設備,設有混合料液進口、氨氣進口、稀釋劑進口以及反應器產品出口;混合料液主要包含熔融己二酸和催化劑(如磷酸),熔融己二酸、氨和稀釋劑在催化劑作用下,在腈化反應器中合成己二腈。熔融己二酸和氨的反應壓力約0.03Mpa,反應溫度在250-290℃范圍內。反應器產品出口的輸出物即反應器產品含有過量的氨、己二腈、反應生成的水、中間產品和揮發性副產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昆侖工程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昆侖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824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