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反應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82115.4 | 申請日: | 2014-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178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信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青化社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225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鍋,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材料反應鍋。
背景技術
反應鍋是各種材料制作的關鍵設備,其結構對溫度升降時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優化傳熱條件,確定適合反應的加熱、冷卻方案并實現加熱、冷卻一體化,是評價反應鍋設計優劣的重要依據。基于反應對冷卻時間的要求,并綜合考慮環境、經濟、安全等因素,系統多采用循環水冷卻。
傳統的反應鍋的外鍋夾層內盛有導熱油,配有三支硅碳棒用于加熱,而外鍋夾層內導熱油流動性不足,造成熱量不能及時傳遞出去,使得硅碳棒周圍的導熱油逐漸變濁、變粘、變黑以至碳化,從而影響其熱傳導性能,降低硅碳棒的使用性能,同時也會對設備造成一定的腐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旋轉及注水效果好的反應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反應鍋,包括鍋體、上蓋、外鍋夾層、攪拌電機和攪拌葉,所述的鍋體上設有上蓋,鍋體外設有外鍋夾層,鍋體的上蓋上設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轉動連接攪拌葉,攪拌葉至于鍋體內側,其特征是,還包括有熱介質進口、熱介質出口、冷卻管、冷卻水進口、冷卻水出口、循環葉、循環電機、進料口、出料口和加熱棒,所述的鍋體外表面上自上而下繞有冷卻管,冷卻管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位于外鍋夾層外,所述的外鍋夾層底部的角落處設有循環電機,循環電機轉動連接循環葉,循環葉置于外鍋夾層內,所述的加熱棒置于外鍋夾層內,所述外鍋夾層上部設有熱介質進口,下部設有熱介質出口,所述的上蓋上設有進料口,所述的鍋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葉有兩個,自上而下依次轉動連接在攪拌電機上。
作為優選,還包括有法蘭,循環電機通過法蘭安裝在外鍋夾層上。
作為優選,所述加熱棒為硅碳棒,硅碳棒設置有三根。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電機和攪拌葉,位于鍋體的一側。
作為優選,所述的鍋體、上蓋、外鍋夾層均為不銹鋼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結構簡單,在反應鍋外鍋夾層油浴中安裝推進式螺旋攪拌葉,使導熱油形成軸向循環,達到均勻傳熱的目的,防止外鍋夾層內導熱油流動性不足,造成熱量不能及時傳遞出去,使得硅碳棒周圍的導熱油逐漸變濁、變粘、變黑以至碳化,從而影響其熱傳導性能,降低硅碳棒的使用性能,同時也會對設備造成一定的腐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鍋體1、上蓋2、外鍋夾層3、攪拌電機4、攪拌葉5、熱介質進口6、熱介質出口7、冷卻管8、冷卻水進口9、冷卻水出口10、循環葉11、循環電機12、進料口13、出料口14、加熱棒15、法蘭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例,參見圖1,本產品包括鍋體1、上蓋2、外鍋夾層3、攪拌電機4和攪拌葉5,鍋體1上設有上蓋2,鍋體1外設有外鍋夾層3,鍋體1的上蓋2上設有攪拌電機4,攪拌電機4轉動連接攪拌葉5,攪拌葉5至于鍋體1內側,本實施例還包括有熱介質進口6、熱介質出口7、冷卻管8、冷卻水進口9、冷卻水出口10、循環葉11、循環電機12、進料口13、出料口14和加熱棒15,鍋體1外表面上自上而下繞有冷卻管8,冷卻管8的冷卻水進口9和冷卻水出口10位于外鍋夾層3外,外鍋夾層3底部的角落處設有循環電機12,循環電機12轉動連接循環葉11,循環葉11置于外鍋夾層3內,加熱棒15置于外鍋夾層3內,加熱棒15為硅碳棒,硅碳棒設置有三根,外鍋夾層3上部設有熱介質進口6,下部設有熱介質出口7,上蓋2上設有進料口13,鍋體1底部設有出料口14。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有法蘭16,循環電機12通過法蘭16安裝在外鍋夾層3上;攪拌葉5有兩個,自上而下依次轉動連接在攪拌電機4上;攪拌電機4和攪拌葉5,位于鍋體1的一側,為防止反應物料及其它因素對反應鍋的腐蝕,鍋體1各部分材料均由不銹鋼制作。
實際使用過程中在反應鍋底部角落處設計一支架圓臺,其坡度與循環葉11的升角相同,便于導熱油在循環時平穩流動。圓臺下方焊接與循環電機12相匹配的法蘭16,以便安裝循環電機12。循環葉11采用標準螺旋槳,受力平衡,攪拌效率較高。根據外鍋夾層3寬度確定導熱油厚度中心線,調整循環葉11旋轉時的橫平面中心,使循環葉11旋轉上平面與導熱油厚度中心線重合,便于循環葉11推出的導熱油有循環流動的空間,借助內鍋筒弧面向各個方向傳遞導熱油,達到整體循環流動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青化社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青化社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821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小型組合洗麥設備
- 下一篇:反應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