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循環扇葉輪及循環扇有效
申請號: | 201420481404.2 | 申請日: | 2014-08-25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826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發明(設計)人: | 林耕嶺 | 申請(專利權)人: | 順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04D29/32 | 分類號: | F04D29/32;F04D2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葉輪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循環扇葉輪及循環扇,尤指一種用于加大風量及增進氣流噴射距離的循環扇葉輪及循環扇。
背景技術
現今市面上常見的循環扇,請參閱圖1、圖2,循環扇葉輪10包含一輪轂11及多個葉片12,每一葉片12皆具有入風端121及出風端122。循環扇20包含第一罩體21、第二罩體22及循環扇葉輪10,而循環扇葉輪10設置于循環扇20的第二罩體22內,以藉由第二罩體22具有平行環狀的導流部222,將循環扇葉輪10轉動所產生的氣流予以整流,并將氣流集中以于同一方向出風,達到增強風速及延長氣流的出風距離的功效。由于要將循環扇葉輪10設置于第二罩體22的導流部222內,因此,入風端121至輪轂11的軸設孔111的距離(即第一旋轉半徑D1),或是出風端122至輪轂11的軸設孔111的距離(即第二旋轉半徑D2),并不能大于該第二罩體22的導流部222的第一開口2221的半徑,以使循環扇葉輪10的尺寸大小能在其旋轉時不會被導流部222所阻礙。換言之,循環扇葉輪10的整體設置位置相對于導流部222且循環扇葉輪10的每一葉片12皆容設于導流部222內。
然而,現有循環扇20除了多以循環扇葉輪10的第一旋轉半徑D1等于第二旋轉半徑D2的圓周同直徑的設計方式來設計循環扇葉輪,并將其置于第二罩體22的導流部222內,雖能達到一定風量和噴射距離的增加的功效后,再難以突破比其具有更大的風量及更遠的風速噴射距離。有鑒于此,實有必要在現有循環扇結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改良,以獲得風量及噴射距離的增加而能具備節能的功效。
實用新型內容
為達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循環扇葉輪及循環扇,具有增加風量、配合導流部的加速得到更遠的氣流噴射距離以及省電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循環扇葉輪,包括:一輪轂;以及多個葉片,其環繞并傾斜設置于該輪轂的外周面,該多個葉片的每一者皆包含有第一葉緣、第二葉緣及第三葉緣,以由該第一葉緣、該第三葉緣與該第一葉緣及該第三葉緣連接處所圍限的區域定義為入風端,由該第二葉緣、該第三葉緣與該第二葉緣及該第三葉緣連接處所圍限的區域定義為出風端,且該入風端至該輪轂的軸心的距離為第一旋轉半徑,該出風端至該輪轂的軸心的距離為第二旋轉半徑;其中,該第一旋轉半徑大于該第二旋轉半徑。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該第二旋轉半徑的長度從該出風端往該入風端的方向逐漸遞增至該第一旋轉半徑的長度,且該第二旋轉半徑逐漸遞增的長度范圍不大于該第一旋轉半徑的長度的35%。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該第二旋轉半徑從該出風端往該入風端的方向逐漸遞增至第三旋轉半徑后,再逐漸遞減至該第二旋轉半徑。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該第二旋轉半徑與該第三旋轉半徑之間的第一夾角大于或等于該第三旋轉半徑與該第一旋轉半徑之間的第二夾角。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該第一夾角為該第二夾角的1至3倍。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從該出風端往該入風端的方向逐漸遞增的旋轉半徑所增加的葉片面積為未逐漸遞增的旋轉半徑的葉片面積的0.2至0.4倍。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葉輪,該輪轂的軸心設有一軸設孔。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循環扇,其包括:一如前述的循環扇葉輪;第一罩體,罩覆于該循環扇葉輪的后方;以及第二罩體,罩覆于該循環扇葉輪的前方,該第二罩體設有入風部及導流部,該導流部呈平行環狀并具第一開口,該入風部連設于該導流部的該第一開口且自該第一開口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開口,以使該第二開口的半徑大于該第一開口的半徑;其中,該多個葉片的入風端相對設置于該第二罩體的入風部,該多個葉片的出風端相對設置于該第二罩體的導流部。
優選的,所述的循環扇,該導流部的該第一開口的半徑大于該第二旋轉半徑,該第一旋轉半徑則在該導流部的該第一開口半徑與該入風部的該第二開口半徑之間。
藉由本實用新型所改良的循環扇葉輪,其葉片的入風端至循環扇葉輪的輪轂軸心距離大于葉片的出風端至循環扇葉輪的輪轂軸心距離,即循環扇葉輪的葉片的面積較現有的循環扇葉輪的葉片面積為大,而能在循環扇葉輪進行旋轉運動時增加所產生的氣流量。此外,更藉由循環扇葉輪的葉片的入風端相對設置于循環扇的第二罩體的入風部,以及循環扇葉輪的葉片的出風端相對設置于循環扇的第二罩體的導流部,而能同時達到增加氣流量以及配合導流部的加速得到更遠的噴射距離的技術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循環扇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循環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循環扇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順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順光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814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