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外雙循環厭氧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81029.1 | 申請日: | 2014-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225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閣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 地址: | 71006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外 雙循環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處理設備或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有機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不僅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方面是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所不能比擬的,而且可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并在處理難降解有機廢水方面具有獨特的功效,因此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廢水生物處理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
目前工程上已實施的厭氧反應器種類較多,主要有:(1)厭氧接觸法工藝;(2)厭氧濾池;(3)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反應器;(4)厭氧膨脹床;(5)厭氧流化床;(6)厭氧折流板反應器;(7)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8)厭氧內循環反應器等。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反應器,其基本特點都是具有較長的污泥齡和反應器內滯留大量的微生物。這一基本特點為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的開發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實踐中發現,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反應器、厭氧膨脹床、厭氧流化床、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厭氧內循環反應器等盡管具有較長的污泥齡,也可以反應器內滯留大量的微生物。但是這些反應器的主要缺點是在進水分配系統中存在布水不均的問題,降低了反應器內部傳質速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設計合理、能耗低、布水均勻、處理效率高的內外雙循環厭氧反應器。?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底板上設置有外筒,外筒下端右側壁上設置有進水管,外筒底部設置有放空管,外筒內上部設置有支撐板,支撐板上設置有端部伸出外筒頂部的三相分離器,三相分離器下端外筒內壁上設置有污泥導流板,污泥導流板下外筒側壁上設置有排泥管,三相分離器上方沿外筒內壁圓周設置有出水槽,出水槽一側設置有出水管、另一側設置有廢水外循環管,外筒頂端外三相分離器上設置有氣液分離器,氣液分離器上端設置有沼氣出氣管、側壁設置有沼氣回流管、底部設置有液體回流管,在外筒內的底板上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上設置有內筒,外筒側壁上設置有伸入到內筒內安裝有氣體分布器的沼氣回流干管。?
本實用新型的內筒與外筒的中心線相重合,內筒與外筒的直徑比為0.6~0.8:1、高度比為0.6~0.7:1。?
本實用新型的沼氣回流干管的端部設置有支管,氣體分布器設置在支管上。?
本實用新型的污泥導流板的軸向截面為三角形,上側面與外筒內壁軸向的傾斜角為45°~60°。本實用新型的三相分離器的形狀為倒置的漏斗形,由集氣罩與集氣管連為一體構成,集氣罩的下邊緣與污泥導流板的上頂角在同一個平面內且與底板相平行。?
本實用新型在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反應器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外筒內設置內筒,外筒側壁上設置有伸入到內筒內的沼氣回流干管,沼氣回流干管端部安裝有氣體分布器,使得進入反應器的廢水在內外筒之間的通道形成內循環,增加了廢水在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延長了污泥齡,進一步提高傳統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反應器的傳質效率,同時延長了污泥齡,降低了污泥隨水出流的流失量。可改善了反應器內水力條件,為厭氧污泥顆粒化創造條件,提高了厭氧污泥濃度,提高了處理廢水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在圖1~圖3中,本實施例的內外雙循環厭氧反應器由沼氣回流管1、沼氣出氣管2、氣液分離器3、液體回流管4、出水槽5、出水管6、三相分離器7、污泥導流板8、排泥管9、內筒10、外筒11、氣體分布器12、進水管13、放空管14、支撐架15、底板16、沼氣回流干管17、支撐板18、廢水外循環管19聯接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師范大學,未經陜西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810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