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確定交流電機繞組與三相電源對應連接關系的測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79320.5 | 申請日: | 2014-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65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葛占雨;沈宏強;申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建設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 地址: | 30001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交流 電機 繞組 三相 電源 對應 連接 關系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三相交流電機的安裝及維修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確定交流電機繞組與三相電源對應連接關系的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廠礦企業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三相交流電機安裝完或檢修后,接上電源試運行時,發現電機的旋轉方向與所希望的旋轉方向相反。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低電壓小容量電機上,處理方法相對簡單,只需要使電機三相電源電纜中的一相不動,其他兩相互換位置再與電機連接即可改變電機的旋轉方向。但對高電壓大容量電機而言,尤其是電機電源由多根電纜并聯供電時,要改變電機旋轉方向就會很麻煩,且不說會帶來很大的工作量,有時甚至會因換相而導致電纜頭的長度不足。另外不同的負載對電機旋轉方向的要求是不同的,還有的電機經過更換線圈或重繞線圈的檢修后,需要根據要求的旋轉方向確定其接線端子的A、B、C相別,甚至有些負載不允許電機反向旋轉,如發電廠中的爐水循環泵電機就不允許反向旋轉,這就必須在電機帶電運行之前就要根據負載要求的旋轉方向確定好電機繞組與三相電源的對應連接關系,以保證負載旋轉方向的正確。
以前測試三相交流電機旋轉方向與相別對應關系的方法較復雜。測試儀表及測試工具多:需要2塊指針式萬用表、1-2節甲電池、6根測試導線;測試方法復雜,易出錯:測試時需要調整萬用表到正確檔位和量程方可進行測試,測試導線較多較亂,容易出錯;測試人員多:因為有2塊萬用表,所以至少需要2人讀表,電池不能長時間短路,只能瞬間點動接通電池,所以接通電池還需要1人,測試工作至少需要3人才能完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確定交流電機繞組與三相電源對應連接關系的測試裝置,該測試裝置簡單、實用、使用方便、成本低、節省人工(1人即可完成測試)、測試效率高且能確保電機送電后旋轉方向正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確定交流電機繞組與三相電源對應連接關系的測試裝置,該測試裝置包括兩個直流毫伏表,三個單刀雙擲開關,1-2節電池,和三個接線端子。
第一接線端子(mV1端)和第三接線端子(C相端)通過第一單刀雙擲開關K1連接第一直流毫伏表(mV1表);第二接線端子(mV2端)和第三接線端子(C相端)通過第二單刀雙擲開關K2連接第二直流毫伏表(mV2表);第一接線端子(mV1端)和第二接線端子(mV2端)同時通過第三單刀雙擲開關K3連接電池。
該測試裝置的使用步驟如下:
1)先設定電機的接線盒三個接線端子中的一個接線端子為C相;
2)將該裝置的C端子通過測試導線連接電機設定為C相的接線端子,mV1、mV2端子分別通過測試導線與電機非C相的兩個接線端子連接;
3)分別正反方向調整改變K1、K2、K3開關狀態位置,使裝置的表計mV1和mV2的指針均正向偏轉;
4)按負載要求的方向瞬間轉動一下電機軸,在電機軸轉動的瞬間,表計mV1指針繼續正向偏轉而表計mV2指針反向偏轉時,即可確定指針正向偏轉的表計mV1所接的非C相端子為A相,指針反向偏轉的表計mV2所接的非C相端子為B相;反之,若表計mV2指針繼續正向偏轉而表計mV1指針反向偏轉時,即可確定指針正向偏轉的表計mV2所接的非C相端子為A相,指針反向偏轉的表計mV1所接的非C相端子為B相。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測試裝置簡單、實用、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夠快速確定電機接線端子相別與其旋轉方向的對應關系,保證電機運行時旋轉方向正確;2)克服了以前測試方法復雜、使用測試工具較多且零散帶來的測試不便、接線多且凌亂容易出錯等缺點;3)節省了人工(1人即可完成測試)、節約了測試成本,極大提高了測試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建設公司,未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建設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793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