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小型巷道扒裝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76732.3 | 申請日: | 2014-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247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宋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橋 |
| 主分類號: | E21F13/06 | 分類號: | E21F13/06;E21C35/20;E21D9/13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明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戴燕桃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大***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 巷道 裝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扒裝設備,特別是一種應用于小型巷道的扒裝機。
背景技術
扒裝機是一種連續作業的高效扒裝設備,主要應用于煤礦、金屬礦及礦山巷道、鐵路隧道、引水涵洞、國防工程等各種礦石塊料的挖扒裝載作業,也可用于露天的土石、砂料等的裝載作業,傳統的扒裝機是以液壓作為動力,采用履帶式或輪胎式的裝載行走平臺,輸送機構以適當的坡度整體安裝在行走平臺上,若坡度太高,物料會發生翻滾導致輸送不上去,若坡度太低,則會導致輸送機構過長,在工作時,扒裝機的液壓動臂將物料扒到滾動的輸送帶上,輸送物料一次傳送到位于后方的斗車中,這樣的結構不足之處在于:(1)整體的輸送機構長度過長,機身太高,由于巷道太窄,通常是高2米,寬2米,扒裝機在巷道內作業時,機身笨拙,進退受限,容易撞壞機身及巷道兩側的管路和線路;(2)輸送帶前滾動端位置太高,機械動臂將物料扒到輸送帶時,動臂向上抬起時,容易撞到巷道頂部,導致動臂被撞壞。這樣的結構在2米×2米的巷道內基本無法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輸送機構短小的小型巷道扒裝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小型巷道扒裝機,包括行走平臺、輸送機構、物料鏟和液壓動臂,行走平臺的中間設有輸送機構,輸送機構的前端設有物料鏟,輸送機構的上面兩側分別對稱設有一個動臂基座,基座的上端與液壓動臂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機構與物料鏟為活動連接,輸送機構上面的中間兩側分別對稱設有一個支座,物料鏟的上面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前液壓缸和與其同側的支座連接,物料鏟受前液壓缸的牽拉可向上或向下作旋轉運動;
所述輸送機構上面的后部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后液壓缸,后液壓缸分別和與其同側的動臂基座連接。
以上結構的小型巷道扒裝機,具有以下特點:
(1)將輸送機構與物料鏟設計為活動連接,由于前液壓缸帶動物料鏟向上或向下作旋轉運動,從而將物料鏟中的物料送入輸送機構中,所以在裝扒物料時,液壓動臂無需再向上抬起,克服了液壓動臂向上抬起容易撞到巷道頂部的問題;
(2)后液壓缸可以動臂基座為支點改變輸送機構的運輸坡度,因此不必擔心會由于坡度太高而使物料發生翻滾導致輸送不上去的問題,所以輸送機構可以相對傳統的扒裝機設計得更為短小。
基于以上兩點,本實用新型的小型巷道扒裝機具有結構緊湊、機身短矮的特點,尤其適用于在小型巷道(2米×2米)內進行作業,操作靈活機動,提高了在巷道內進行挖扒裝載作業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行走平臺、輸送機構和物料鏟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輸送機構1,后液壓缸2,動臂基座3,動臂連接座4,前液壓缸5,液壓動臂6,物料鏟7,行走平臺8,支座9,輸送帶10,驅動滾筒11,方形架子1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行走平臺8、輸送機構1、物料鏟7和液壓動臂6;行走平臺8可采用履帶式、輪胎式或軌道輪式,行走平臺8的中間設有輸送機構1,輸送機構1的前端與物料鏟7為活動連接,物料鏟7為前開口大后開口小的喇叭型;輸送機構1的上面兩側分別對稱設有一個動臂基座3,動臂基座3的上端通過橫跨于行走平臺上方的動臂連接座4與液壓動臂6連接。
結合圖2和圖3所示,在輸送機構1上面的中間兩側分別對稱設有一個支座9,物料鏟7的上面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前液壓缸5和與其同側的支座9連接,支座9作為前液壓缸5牽拉的支點,物料鏟7受前液壓缸5的牽拉可向上或向下作旋轉運動;輸送機構1上面的后部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后液壓缸2,后液壓缸2分別和與其同側的動臂基座3連接,動臂基座3作為后液壓缸2推拉的支點,輸送機構1受后液壓缸2的推拉可調整相應的坡度。輸送機構1通常是包括方形架子12、驅動滾筒11和輸送帶10,方形架子12的前后兩頭安裝有驅動滾筒11,驅動滾筒11的外側之間包接有輸送帶10,支座9即安裝在方形架子12上面的中間,后液壓缸2與輸送機構1連接的部分也是設在方形架子12上面的后部。
動力系統由電動機、液壓泵、油箱、散熱器、操作臺和油管組成,根據需要安裝于行走平臺8兩側的機架上。
該扒裝機的工作原理為:將扒裝機行駛到巷道工作面,輸送機構1的后液壓缸2工作,將輸送機構1后端向上拉起,由于中間支點的杠桿作用,使輸送機構1的前端下降到最低的位置,活動連接的物料鏟7隨之在前液壓缸5的作用下向前向下旋轉至貼近地面,這時液壓動臂6將前方的物料挖扒經過物料鏟前開口至物料鏟7中,即圖1中所示的狀態,物料裝滿后,后液壓缸2工作將輸送機構1后端往下推壓,由于中間支點的杠桿作用,輸送機構1前端及物料鏟7向上抬起一定的高度,形成適當的工作坡度,扒裝機向后行走,到另一個輸送機前方,扒裝機輸送機構驅動滾筒11工作,帶動輸送帶10向后運動,此時前液壓缸5工作,將物料鏟7往后拉動,物料鏟7向上向后翻到物料,物料從物料鏟7的后開口,傾倒到輸送帶10上,即圖2所示的狀態,輸送帶10將物料運輸到后方的另一個物料輸送機構中,再將物料輸送到礦斗車中,完成一個輸送過程,重復以上工作,將物料輸送完畢為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橋,未經宋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7673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勵磁式速度傳感器
- 下一篇:一種抗CUZD1抗體免疫層析試紙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