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69725.0 | 申請日: | 2014-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510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蘇曉鷗;王瑞國;王培龍;張維;李陽;鄧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D15/22 | 分類號: | B01D1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王春霞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抽吸 雜質 吸附 模式 萃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農產品、飼料和食品中農藥和真菌毒素等多組分殘留檢測通常采用雜質吸附模式對樣品提取液進行凈化處理。一般的做法是,先將雜質吸附材料置于塑料離心管內保存。使用時,再將適量樣品提取液加入到離心管中與雜質吸附材料振蕩混合,然后離心沉淀凈化材料,再移取上清液,完成凈化過程。但是,這種方法存在2個問題。一是操作過程相對繁瑣,需要渦旋振蕩器、離心機等配套的設備;二是由于一些吸附材料本身密度輕、顆粒小,再移取上清液時很容易進入凈化液中,從而對接下來的分析檢測帶來不利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本實用新型能夠在無需輔助設備的條件下,迅速完成樣品提取液凈化過程,有效防止吸附材料混入凈化液,克服了現有雜質吸附模式凈化方法存在操作繁瑣、需要專用設備和吸附材料與凈化液難以完全分離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包括一柱管;
所述柱管的一端連通一針頭,且近所述針頭端,所述柱管內設有上篩板和下篩板,所述上篩板和所述下篩板之間填充有填料;
所述柱管內設有能沿其軸向移動的活塞和與之相連接的活塞桿;
所述柱管的側壁上連通一可封閉設置的出液管。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裝置中,所述出液管與所述柱管之間為垂直設置,有助于凈化液的排出。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裝置中,所述出液管通過一堵頭進行密封,需要通過所述出液管排出凈化液時,拆除所述堵頭即可。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裝置中,所述上篩板和所述下篩板與所述柱管之間為過盈配合,從而通過這種過盈壓力固定所述上篩板、所述下篩板和所述填料。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裝置中,所述上篩板和所述下篩板的孔徑均小于所述填料的粒徑,以免所述填料滲出。
本實用新型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不需要配套儀器設備,僅通過一個簡單裝置完成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雜質吸附模式的凈化及凈化液分離過程,操作方便、快速,而且有效防止了吸附材料混入凈化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記如下:
1?活塞桿、2?柱管、3?活塞、4?上篩板、5?填料、6?下篩板、7?針頭、8?護套、9?出液管、10?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它包括一個高純度聚丙烯材質柱管2,柱管2的一端連通一個針頭7,不使用時該針頭7用護套8套住。在靠近針頭7的設置端,柱管2內設有高分子聚乙烯材質的上篩板4和高分子聚乙烯材質的下篩板6,且在上篩板4和下篩板6之間填充有高純度球型封端C18和碳納米管混合的填料5,其孔徑要大于上篩板4和下篩板6的孔徑,以免其從上篩板4和下篩板6中滲出。本實用新型中,要保證上篩板4和下篩板6與柱管2之間均為過盈配合,從而依靠這種過盈壓力牢固地固定住上篩板4、下篩板6和填料7。在柱管2內設有能沿其軸向移動的活塞3和與之相連接的活塞桿1,通過活塞3和活塞桿1的配合作用從提取液中抽取凈化液。本實用新型在柱管2的側壁上連通一個出液管9,其與柱管2為垂直設置,有助于凈化液的排出,且其出液口端配合一堵頭10,以對該出液管9進行密封。
使用本實用新型抽吸式雜質吸附模式固相萃取柱裝置時,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使用時先將針頭7的護套8摘除,再將針頭7豎直插入待凈化的樣品提取液中,向外拉動活塞桿1形成負壓使樣品提取液通過下篩板6、填料5和上篩板4進入柱管2內,即得到凈化液。用手掰開出液管9端口的的堵頭10,打開出液端口,翻轉柱管2使出液管9的出液端口朝下對準接液試管,推動活塞桿1,柱管2內的凈化液在正壓和重力作用下進入接液管,從而達到對樣品提取液快速凈化和凈化液分離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697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