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炒菜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69050.X | 申請日: | 2014-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874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建華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協 |
| 地址: | 519060 廣東省珠***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炒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物處理裝置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小型的自動炒菜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使用智能化、自動化的設備完成食物的加工、制作,如使用電飯鍋煮飯、使用面包機制作面包、使用攪拌機將食材進行攪拌等。而人們日常生活中,炒菜是一件較為繁瑣的事情,并且,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往往不愿意在高溫的廚房工作,因此,人們研究自動炒菜的機器以替代人工炒菜。
現有的自動炒菜機均具有一個炒鍋,炒鍋通常是圓盤狀或者圓筒狀,并且炒鍋上設有一個鍋蓋,且鍋蓋通過鉸鏈鉸接在炒鍋的邊緣上。使用時鍋蓋可以翻開,人們可以向炒鍋放入食材、調味料等。在炒鍋內需要設置鍋鏟,鍋鏟可以在炒鍋內翻轉或者旋轉,從而將食材攪動。此外,炒鍋的下方通常設置加熱裝置,如電加熱裝置或者紅外加熱裝置等。
然而,現有的炒鍋是將鍋鏟設置在炒鍋與鍋蓋圍成的空間內,占用較多的空間,導致炒鍋空間較小,制造的菜肴分量較小,不能滿足多人享用。另外,由于鍋鏟設置在炒鍋內,無法實現蒸煮等烹飪操作,導致現在的炒菜機使用功能受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增加炒鍋有效空間且可以實現多種烹飪方法的自動炒菜機。
為了實現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炒菜機具有炒鍋,炒鍋上端敞口,且炒鍋的上方設有鍋鏟支架,鍋鏟支架的下方設有鍋鏟,鍋鏟的上端固定在鍋鏟支架上,鍋鏟具有轉軸以及位于轉軸下端的鏟片,鏟片位于炒鍋內,其中,鍋鏟支架的端部設有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帶動鍋鏟支架在炒鍋軸線方向上上下運動。
由上述方案可見,通過升降機構帶動鍋鏟支架向上運動,可以帶動鍋鏟向上運動并上升至炒鍋上方,在鍋鏟離開炒鍋后即可以蓋上鍋蓋,蓋上鍋蓋后炒鍋內的有效空間較大,從而增加了炒鍋的有效空間。并且,需要蒸煮食物時,通過升級機構將鍋鏟帶動上升,鍋鏟離開炒鍋后即不會影響食物的蒸煮烹飪,自動炒菜機可以實現炒、煎炸、蒸煮等多種方式的烹飪。
一個優選的方案是,升降機構包括位于鍋鏟支架下方的基座,基座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設有內螺紋,升降機構還包括穿過螺紋孔的絲桿以及位于絲桿端部并帶動絲桿旋轉的第一電機,絲桿的上端固定在鍋鏟支架上。
由此可見,通過絲桿與螺紋孔配合的方式帶動鍋鏟支架上下運動,從而帶動鍋鏟上下運動。由于絲桿連接方式結構簡單,并且連接牢靠,從而降低自動炒菜機的生產成本,也提高升降機構的可靠性。
進一步的方案是,自動炒菜機還包括一個炒鍋座,炒鍋放置在炒鍋座內,基座位于炒鍋座的一側。
可見,將基座設置在炒鍋座,并且基座與炒鍋座固定連接,可以減小自動炒菜機的體積,也有利于升降機構的實現。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機構還包括一根限位桿,鍋鏟支架上設有第一通孔,基座上設有第二通孔,限位桿穿過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
由此可見,限位桿穿過鍋鏟支架以及基座的通孔,可以確保鍋鏟支架沿限位桿的方向上下運動,從而確保鍋鏟支架的運動方向,避免鍋鏟支架上升或下降過程中偏離炒鍋的軸線方向。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鍋鏟支架在炒鍋的上方設有第三通孔,轉軸上端穿過第三通孔,轉軸上方還設有帶動轉軸旋轉的第二電機。
可見,鍋鏟的轉軸可以相對于鍋鏟支架旋轉,并且將第二電機設置在轉軸的上方,有利于帶動鍋鏟的轉動,炒菜過程中方便地實現鍋鏟對食物的攪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省略罩體后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鍋鏟支架、鍋鏟與炒鍋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炒鍋座與炒鍋的結構分解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炒鍋與鍋蓋的結構放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原理框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施例的自動炒菜機具有炒鍋座10,炒鍋座10內設有一個炒鍋13,炒鍋座10上端敞口,炒鍋13自敞口端放置到炒鍋座10內。炒鍋13也是上端敞口,食材等可以從敞口端放入炒鍋13內。炒鍋13的上方設有鍋鏟支架20,鍋鏟固定在鍋鏟支架20上。并且,鍋鏟支架20的上方設有罩體39,罩體39為下端敞口的立方體,罩體39罩住鍋鏟支架20的一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建華;,未經曹建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6905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