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56885.1 | 申請日: | 2014-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077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軍;劉洋;李雪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八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B13/02 | 分類號: | B05B13/02;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 地址: | 401122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保險杠 噴涂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加工工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保險杠厚度基本設計在2.0-3.0㎜,此厚度的塑料對高溫的抵抗力明顯較低,極易在過爐烘烤、下線包裝時因為溫度的驟變產生變形。目前的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主要是由主掛桿、橫桿和若干個支撐桿組成的掛具,橫桿橫向固定于主掛桿上,支撐桿分散固定于橫桿上,通過支撐桿伸出的若干支點,支撐保險杠。采用支點式的掛具,將保險杠懸掛于掛具上,此種結構的掛具容易在噴涂過程中形成厚厚的積漆,不易清理;且在通過人工敲打去除積漆的過程中,容易導致支點變形,從而使得定位和支撐作用嚴重受到影響,導致保險杠過爐烘烤后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懸掛式噴涂工裝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支撐式的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不易形成積漆,且保險杠良品率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包括支撐框和主支撐桿,支撐框為圓弧狀,主支撐桿設置于支撐框的圓弧內側,支撐框通過若干個支桿與主支撐桿固定連接,主支撐桿上設置有兩個定位柱;
所述的支撐框包括圓弧狀的上彎桿和下彎桿,上彎桿和下彎桿的兩端分別通過左橫桿和右橫桿連接固定,形成框體結構;支撐框中間設有至少一個中橫桿,中橫桿連接在上彎桿和下彎桿之間,并且中橫桿通過支桿與主支撐桿連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的上彎桿上邊固定設置兩個彎曲的n型加強支撐,n型加強支撐通過支桿與主支撐桿連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的主支撐桿的長度為890~910mm。
優選地,所述的上彎桿、下彎桿、支桿、左橫桿、右橫桿和中橫桿均采用直徑為6~8mm的鋼條。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采用圓弧狀支撐框,通過主支撐桿支撐,此種圓弧狀的支撐框可以和保險桿的內側面完全貼合,支撐效果更好,不易出現變形,整個工裝位于保險杠內側,產生積漆較少,清理周期較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噴涂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噴涂工裝使用狀態圖。
圖中標記:1-主支撐桿,2-支撐框,21-上彎桿,22-下彎桿,23-左橫桿,24-右橫桿,25-中橫桿,26-n型加強支撐,3-支桿,4-定位柱,5-汽車保險杠。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汽車保險杠噴涂工裝,包括支撐框2和主支撐桿1,支撐框2的大致形狀為圓弧狀,具體彎曲或凸起的部位根據各種汽車保險杠5內側表面的形狀而設置。主支撐桿1設置于支撐框2的圓弧內側,支撐框2通過若干個支桿3與主支撐桿1固定連接,主支撐桿1上設置有兩個定位柱4。通過將定位柱4固定在噴涂流水線上,從而將整個噴涂工裝支撐,實現流水線式噴涂作業。
支撐框2包括圓弧狀的上彎桿21和下彎桿22,上彎桿21和下彎桿22的兩端分別通過左橫桿23和右橫桿24連接固定,形成框體結構。支撐框2中間設有若干中橫桿25,中橫桿25連接在上彎桿21和下彎桿22之間,并且中橫桿25通過支桿3與主支撐桿1連接固定。左橫桿23、右橫桿24和中橫桿25可以做成直線或者彎曲形狀。
在上彎桿21上邊固定設置兩個彎曲的n型加強支撐26,n型加強支撐26通過支桿3與主支撐桿1連接固定。
主支撐桿1采用長度為890~910mm的方管鋼材,本實施例優選長度為900mm,方管鋼材的橫截面為尺寸為30mm*30mm。
上彎桿21、下彎桿22、支桿3、左橫桿23、右橫桿24和中橫桿25均采用直徑為6~8mm的鋼條。整個汽車保險杠5工裝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涂覆外壁,進一步減少積漆的產生。
參照圖2,將汽車保險杠5放置于工裝之上,完成噴漆工序、烘烤等工序。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工裝,噴涂后的尺寸精致,產品合格率提高;組成部件采用涂覆處理,顯著減少積漆的發生,延長了使用壽命;加工完畢后,將汽車保險杠5取下,亦可安裝新的待加工的汽車保險杠5,如此可循環加工,加工效率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八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八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568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