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55592.1 | 申請日: | 2014-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392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偉國;王永泉;蘇謙;韓志強;方朝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建華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9/347 | 分類號: | C03B9/347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59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制作 瓶罐類 玻璃 容器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
背景技術
申請人在上面定義的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是特指用于制造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的模具,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如啤酒瓶、紅酒瓶、各種調味品瓶和汽水瓶等等。在由瓶罐類玻璃模具制作具有頸肩的前述玻璃容器的過程中,由于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壁厚相對于瓶體部位要厚得多,因此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同時受到玻璃容器生產廠商以及玻璃模具制造商的雙重關注。引起頸間部位變形的原因是在最后一次吹制成形時(由玻璃雛形吹制成玻璃瓶成品時),速度較快,腔體內部的氣體無法迅速排除,而無法排除的這部分氣體往往滯(停)留在熔融的玻璃熔體與模具之間。人們還進一步認識到氣體滯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因模具自身結構的特點,即瓶頸處的截面積相對于瓶體驟然變小;二是因玻璃熔體的流動方向自上至下,使氣體容易在瓶頸處即頸肩處彌留,夾雜在模具與玻璃熔體之間的氣體使制品的瓶頸間出現不飽滿現象。
為了有效地避免瓶罐類玻璃容器在頸肩部位出現變形現象,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已有相應的技術方案被披露,典型的如CN101298355A推薦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6A提供的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對于在二次吹氣時使玻璃熔體分布均勻而藉以確保瓶頸部的壁厚盡可能一致有所建樹,但是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難以降低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系其缺憾。又如:CN101298357A介紹的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該專利申請方案對于防止瓶子整體變形有借鑒意義,但是對于解決局部區域特別是前述的頸肩部位的變形不具有可借鑒的意義。再如:CN101298358A披露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9A提出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者是在瓶半模的外壁開設散熱槽,以加快散熱速度,提高成形效率。進而如美國專利US2006/0212632AⅠ的技術內容中也提及了避免瓶子整體變形的方法,具體可參見該美國專利的說明書0021-0025欄以及該專利的圖1和圖2。
本申請人認為,上述專利和/或專利申請方案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熱傳遞的方式改善冷卻速度的,之所以稱為熱傳遞而非熱對流,是因為通氣孔是與模具的型腔不相通的,因此在制造玻璃容器時,頸肩部位處的玻璃熔體內的滯留空氣便無法以熱傳遞的傳導方式驅向外界,故而,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僅能以加快冷卻速度而緩解,但并不能杜絕。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1941791A推出的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在不失冷卻速度的前提下能將模具頸肩部與玻璃熔液之間的氣體排出,表現為與型腔熱對流的方式使滯留于玻璃熔液內的空氣逸至外界,最終使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飽滿,有效地抑制頸肩部位的變形。因此CN101941791A基本上克服了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所有專利方案的欠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建華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建華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555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立柱式可調掛墻裝置
- 下一篇:一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生物膜法四池凈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