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誘卵滅蚊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43937.1 | 申請日: | 2014-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148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衛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衛強 |
| 主分類號: | A01M1/02 | 分類號: | A01M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馮劍明 |
| 地址: | 52903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滅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捕蟲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誘卵滅蚊器。
背景技術
蚊子是一種繁殖能力十分強、活動范圍非常大的害蟲,每到夏天季節,各種種類的蚊子就會無時無刻地對人們的生物造成許多的影響,蚊子不但叮咬人體進行吸血,而且蚊子是登革熱、瘧疾等多種傳染性致命病毒的傳染者,從而成為潛在隱患。為了在蚊子繁殖季節中減少其繁殖數量,從而有效控制蚊子的數量,現有一些誘蚊產卵器對此實現滅蚊工作,這些誘蚊產卵器通過放置誘蚊物質,或者使用誘蚊燈光來吸引蚊子聚集到誘蚊產卵器中進行產卵、殺滅,這種誘蚊方式需要在誘蚊產卵器中使用到額外的道具,而且其結構本身比較復雜,因而導致其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都非常高,所以普及使用率很低,并不利于進行有效的滅蚊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殺滅效率高且成本低廉的誘卵滅蚊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誘卵滅蚊器,包括外桶和內桶漏斗,所述內桶漏斗倒錐形地設置在所述外桶內,且內桶漏斗頂部外壁與外桶內壁緊密貼合,內桶漏斗底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管口,外桶底部對應所述管口凸起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中心凸起設置有伸入到管口中的圓錐部,管口與所述圓錐部和凸臺之間留有間隙空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凸臺對應所述管口邊緣設置有弧形的凹槽,凸臺表面縱切面呈類W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管口外壁上緊密套置有海綿圈,所述海綿圈邊緣匹配緊貼所述外桶內壁。
進一步,所述外桶和內桶漏斗的頂部桶壁上分別設置有環形相適配的外卡槽和內卡槽,所述內卡槽對應卡置在外卡槽中。
進一步,所述外桶和內桶漏斗為透明PET塑料通過同一模具生產一體成型后通過切割桶身分離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通過為蚊子提供便捷和良好的產卵環境,吸引蚊子進行產卵,然后利用蟲卵的生長習性進行捕抓和殺滅,整個過程中無需消耗任何額外資源,而且誘卵滅蚊器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殺滅效率高,生產和應用成本低廉,非常適合在多種環境中進行大規模的滅蚊工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誘卵滅蚊器,包括外桶1和內桶漏斗2,所述內桶漏斗2倒錐形地設置在所述外桶1內,且內桶漏斗2頂部外壁與外桶1內壁密封貼合,內桶漏斗2底部向下延伸設置有管口21,外桶1底部對應所述管口21凸起設置有凸臺11,所述凸臺11中心凸起設置有伸入到管口21中的圓錐部12,管口21與所述圓錐部12和凸臺11之間留有間隙空間,通過研究蚊子的習性,知道蚊子均喜歡在富有微生物的靜水當中進行產卵,因此,在外桶1和內桶漏斗2中注入一定水量,并且讓外桶1和內桶漏斗2之間保留有一定的空間,并在水中放入一些海綿或物質,或者將誘卵滅蚊器放在植物底下,誘卵滅蚊器里邊的水便會成為含有微生物的靜水環境,蚊子自會到達內桶漏斗2中進行產卵,幼蟲孵化以后其自會游到外桶1底部覓食微生物,幼蟲通過管口21進入到外桶1底部,由于凸臺11、圓錐部12和管口21之間的間隙空間狹小,以及位置較桶底高,讓幼蟲不會從管口21回游至內桶漏斗2中,使幼蟲只在外桶1中的水域活動,最后幼蟲在外桶1和內桶漏斗2之間的水面上成蟲,并在該密閉空間中存活一段時間后因為氧氣耗盡又無法游泳逃離而死亡,或成蚊后無法飛出而困死其中,全程無需人為操作,也不需加入額外物質或者使用其它道具,無人值守且可長時間免加水,而且外桶1和內桶漏斗2結構非常簡單,十分易于使用塑料、橡膠甚至金屬等常規物料制造,很好地減少生產成本,并且降低價格,因而方便在住宅公寓、和物業小區、校園、醫院等公共場所中大量使用。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優選地,所述凸臺11對應所述管口21邊緣設置有弧形的凹槽13,凸臺11表面縱切面呈類W形,從而更有效地防止幼蟲回游到內桶漏斗2中,進一步確保消滅蚊子的效果。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管口21外壁上緊密套置有海綿圈3,所述海綿圈3邊緣匹配緊貼所述外桶1內壁,海綿圈3不但能夠為幫助生成微生物,而且能夠有效阻止已經通過到達上層水域的蚊子幼蟲回游至海綿圈3下方,更好地保證滅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衛強,未經李衛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439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低污染制備硫化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輸送機液壓自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