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下室集水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32632.0 | 申請日: | 2014-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610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繼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5/10 | 分類號: | E03F5/10;E04B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聯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萬振雄;劉耿 |
| 地址: | 51803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室 集水 結構 | ||
1.一種地下室集水坑結構,設置于地下室底板下方,用于暫時存放污廢水或雜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集水坑主體,所述集水坑主體包括圍合形成集水腔的底板和側壁,所述集水腔為上方開口的空腔,所述側壁的上緣固接至所述地下室底板,所述地下室底板在所述集水腔上方的開口處開設有坑口,所述坑口的面積小于所述集水腔開口的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口的最大寬度小于或等于1000mm,所述集水坑水平橫截面的形狀為矩形、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橢圓形或圓形,所述集水坑主體的底板平行或傾斜于水平面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口為矩形,其尺寸小于或等于800mm*8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坑主體的側壁上緣至所述坑口邊緣之間的所述地下室底板部分中設有至少一連接于所述側壁上緣其中兩點的支撐暗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壁上緣圍合而成的形狀和所述坑口的形狀均為矩形,所述坑口設置在所述側壁上緣所圍合而成矩形的其中一角,使所述坑口的其中兩相交側邊與所述側壁上緣所圍合而成矩形的其中兩相交側邊重合;
所述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包括兩所述支撐暗梁,該兩所述支撐暗梁分別緊貼所述坑口的另外兩相交側邊設置,其中一所述支撐暗梁連接于所述側壁上緣所圍合而成矩形的其中兩相對側邊,另一所述支撐暗梁連接于所述側壁上緣所圍合而成矩形的一側邊和該一所述支撐暗梁。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主體和所述地下室底板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集水坑主體側壁上緣的鋼筋錨固至所述地下室底板中,且所述集水坑主體的側壁和底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厚度。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下方墊設有第一隔離層,所述集水坑主體底板的下方墊設有第二隔離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外周設置有用于加強側壁強度的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的上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隔離層的底面,下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隔離層的頂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離層和所述第二隔離層采用素混凝土墊層、三合土墊層或砂石墊層,所述加強結構采用粘土磚墻、鋼筋混凝土墻、型鋼混凝土墻、石材墻或鋼結構墻體,所述第二隔離層的底面設有細砂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地下室集水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上方開口的面積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水腔底板的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3263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復合鈦磺酸鈣潤滑脂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電氣石節能減排添加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