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級生態景觀型復合人工濕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30466.0 | 申請日: | 2014-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511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戴振國;姜延鵬;呂世鵬;夏鴻翔;楊秀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763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級 生態景觀 復合 人工 濕地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級生態景觀型復合人工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而農村的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受到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及當地群眾環保意識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導致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不足:農村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致使周邊水環境嚴重惡化,并進一步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笆濉币巹澲忻鞔_提出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強調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河道綜合治理和污水綜合治理。2013年11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的出臺,使農村污水治理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人工濕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利用系統中基質-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經過基質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
自上世紀70年代,由Kickuth提出“根區法”到80年代開始的人工濕地的應用,再到現在被廣泛應用,各國學者從未間斷對人工濕地的機理和工藝進行研究和論證,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人工濕地具有傳統二級生化處理無法比擬的投資低、運行費用低、處理量靈活、能耗低、維護簡單等優點。盡管很多農村地區采用了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但是存在受氣候變化影響、運行不穩定、易堵塞等問題導致大部分濕地閑置或廢棄,同時還存在占地面積大、占用農田耕地以及景觀效果差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直接建設在污水溝或低水位河道,且采用填料逐級遞減的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液下進水,結合獨特的植物配置方式,可有效的解決現有人工濕地技術存在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級生態景觀型復合人工濕地系統。具有防堵塞、不占用農田、無動力等特點,同時美化周圍的環境,充分發揮其生態學和美學的意義。
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級生態景觀型復合人工濕地系統,包括至少兩級處理單元,上級處理單元的液面高于相鄰下級處理單元的液面,上級處理單元與下級處理單元之間設有跌水堰,所述處理單元由一個生態滯留塘與一個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在水流方向上依次連通而成;所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包括依次連通的布水渠、潛流池和集水渠;所述布水渠上設有多個布水渠進水口和多個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進水口;所述集水渠上設有多個集水口;所述潛流池體由上到下依次為植物、種植土和填料。
所述生態滯留塘長寬比為3:1-10:1,深度為50-100cm。
所述種植土厚度為15-25cm;所述布水渠進水口均勻分布于種植土下面5-20cm,兩個進水口間距5-200cm,進水方式采用液下進水;所述集水口均勻分布于距離集水渠底5-20cm,相鄰兩個集水口的間距為5-200cm。
所述布水渠、潛流池和集水渠由混凝土或漿砌石砌成。
所述填料為淺層填料,厚度為30-60cm,填料為碎石、建筑垃圾、卵石和高爐渣的任一種或任意組合。
所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進水口位于種植土下部和填料的上部。
所述處理單元為三級,所述填料的粒徑在一、二、三級處理單元中逐級遞減,一、二、三級處理單元填料粒徑分別為50-80cm、30-50cm、10-30cm。
所述處理單元為不低于三級時,所述填料的粒徑在處理單元中逐級遞減,一、二、三級處理單元填料粒徑分別為50-80cm、30-50cm、10-30cm,三級以后的處理單元中的填料粒徑為10-30cm。
所述上級處理單元的液面比相鄰下級單元處理的液面高10-30cm。
所述潛流池體內植物為蘆葦、香蒲、千屈菜和美人蕉,采用環狀分層式配置,由內到外依次是蘆葦、美人蕉、香蒲和千屈菜。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多級生態景觀型復合人工濕地系統對現有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并且從結構上進行優化設計,結合實際運行的情況,發現具有以下優點:
因地制宜、不影響河道行洪、投資少、建設簡單、管理方便、無動力運行、延緩填料堵塞時間、不占用耕地、有機污染物和氮磷去除能力強、景觀性強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框架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4為集水口示意圖;
圖5為進水口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304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水體凈化裝置
- 下一篇:新型平板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組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