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28814.0 | 申請日: | 2014-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284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朱海衛;張菊平;崔麗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013 | 分類號: | F28F9/013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黃春松 |
| 地址: | 215633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特種 換熱器 管束 支撐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特種換熱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
背景技術
特種換熱器的殼程筒體內的換熱介質呈粉末狀,傳統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的結構為:板體,板體上開設有若干管孔和流通孔,管束穿設在管孔中,粉末狀換熱介質從流通孔中流通。傳統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存在的缺陷在于:采用在板體上開設流通孔的結構,管孔和流通孔以外的板體會對粉末狀換熱介質的流動形成阻礙,因此傳統的支撐架的結構容易引起粉末狀換熱介質的堵塞,造成特種換熱器難以正常工作;此外,該種結構使得粉末狀換熱介質的流通面積較小,換熱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大大增加粉末狀換熱介質的流通面積,避免粉末狀換熱介質被阻礙堵塞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包括一根中心支撐管,中心支撐管的外側設置有若干圈繞中心支撐管環形布置的側邊支撐管,每一圈中相鄰的側邊支撐管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板,中心支撐管與其相鄰外圈中的每個側邊支撐管之間均連接有連接板,每圈中的每個側邊支撐管與其相鄰外圈中靠近的側邊支撐管之間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板、中心支撐管、側邊支撐管均順著粉末狀介質流動方向設置。
進一步地,前述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其中,中心支撐管、側邊支撐管兩端的管口分別為坡口。
進一步地,前述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其中,中心支撐管、側邊支撐管的長度均為50mm~60mm。
進一步地,前述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其中,每塊連接板的厚度為5mm~8mm。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換熱管穿設在中心支撐管和側邊支撐管中,粉末狀換熱介質從連接板形成的間隔中穿過,此結構大大提高了粉末狀換熱介質的流通量,并且能有效避免粉末狀換熱介質在殼程筒體內被阻礙堵塞,為特種換熱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特種換熱器中管束的支撐架,包括一根中心支撐管1,中心支撐管1的外側設置有若干圈繞中心支撐管1環形布置的側邊支撐管2,側邊支撐管2在中心支撐管1外側的圈數、以及每圈中側邊支撐管2的數量可以根據換熱器殼程筒體的直徑和換熱管的管束確定。每一圈中相鄰的側邊支撐管2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板3,中心支撐管1與其相鄰外圈中的每個側邊支撐管2之間均連接有連接板3,每圈中的每個側邊支撐管2與其相鄰外圈中靠近的側邊支撐管2之間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板3;所述的連接板3、中心支撐管1、側邊支撐管2均順著粉末狀換熱介質流動方向設置。為了防止粉末狀換熱介質堆積在中心支撐管1或側邊支撐管2的兩端的管口處,本實施例中側邊支撐管2和中心支撐管1兩端的管口均分別為坡口。為了保證整個支撐架的強度,本實施例中中心支撐管1、側邊支撐管2的長度均為50mm~60mm,每塊連接板3的厚度為5mm~8mm。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換熱管穿設在中心支撐管1和側邊支撐管2中,粉末狀換熱介質從連接板3形成的間隔中穿過,此結構大大提高了粉末狀換熱介質的流通量,并且能有效避免粉末狀換熱介質在殼程筒體內被阻礙堵塞,為特種換熱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288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