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續式厭氧水解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27897.1 | 申請日: | 2014-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991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蔡蕊;宋黎明;戚姣琴;應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江蘇英特東華律師事務所 32229 | 代理人: | 邵鋆 |
| 地址: | 214205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式厭氧 水解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具體為連續式厭氧水解池。
背景技術
厭氧水解池是用于難生化廢水預處理的一種裝置,該裝置內的厭氧或缺氧微生物可通過水解作用,將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截留并逐步轉化為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將難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降解的有機物,可以明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續的好氧處理。現有厭氧水解池,多采用水下攪拌器或穿孔曝氣作為攪拌混合裝置,需要外接動力源,并且還會帶入部分溶解氧,影響厭氧水解的效果。同時進水的污水水質波動較大時候,厭氧水解池內運行效果會受到沖擊。另外,在存在攪拌的厭氧水解池內,污泥不能沉淀分離出,需要配備一個沉淀池共同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需要動力源并且耐水質波動沖擊的連續式厭氧水解池;具體的技術方案為:
連續式厭氧水解池,包括圓柱形的反應池,圓柱形的反應池內有圓柱形的沉淀池,沉淀池和反應池同軸心;所述的沉淀池側壁有通水孔,通水孔連通反應池和沉淀池;所述的反應池底部外側有環形進水管,環形進水管與總進水管連接,環形進水管通過多個進水支管與反應池底部連通;所述的沉淀池內上部有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與出水管連接;沉淀池底部為倒錐形,底部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過污泥回流系統與總進水管連接。
所述的沉淀池的通水孔外側有圍堰,圍堰下端與沉淀池外壁密封連接,圍堰上端為開口,開口的高度高于通水孔高度并低于溢流出水口的高度;反應池內的污水從所述的開口溢流到圍堰與沉淀池之間,再經過通水孔進入到沉淀池內。
所述的反應池內底部在進水支管處有攪拌葉輪,攪拌葉輪由進水支管進入的水流推動進行轉動。
污水由環形進水管分布后,由多個進水支管導入到反應池內,利用進水剩余水壓,推動攪拌葉輪,攪拌混合污水和污泥。污水在反應池內的經過厭氧分解后,從圍堰的開口溢流到圍堰與沉淀池之間,再經過通水孔進入到沉淀池內進行沉淀,污泥和水進行分離。經過沉淀的污水從溢流出水口排出沉淀池,而沉淀到池底的污泥經過污泥回流系統回到反應池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續式厭氧水解池,不需要外接動力源,利用水流推動攪拌葉輪進行攪拌,不會帶入溶解氧,不影響厭氧水解的效果。同時環形進水,在污水水質波動較大時候,可以減少水質變化對反應池內反應的沖擊,并且反應池與沉淀池集成一體,使得厭氧水解池結構更為簡單,可以實現連續運行方式。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 所示,連續式厭氧水解池,包括圓柱形的反應池1,圓柱形的反應池1內有圓柱形的沉淀池2,沉淀池2和反應池1同軸心;反應池1和沉淀池2圍城的環形區域為反應區域,沉淀池2內部為沉淀區域;
所述的沉淀池2側壁中部有通水孔21,通水孔21連通反應池1和沉淀池2;所述的沉淀池2內上部有溢流出水口3,溢流出水口3與出水管31連接;沉淀池2底部為倒錐形,底部有污泥出口23,污泥出口23通過污泥回流系統6與總進水管52連接。
通水孔21外側有圍堰22,圍堰22下端與沉淀池2外壁密封連接,圍堰22上端為開口,開口的高度高于通水孔21高度并低于溢流出水口3的高度;
所述的反應池1底部外側有環形進水管5,環形進水管5與總進水管52連接,環形進水管5通過多個進水支管51與反應池1底部連通;反應池1內底部在每個進水支管51處有攪拌葉輪4,攪拌葉輪4由進水支管51進入的水流推動進行轉動。環形的進水方式,可以使得進水均勻,并且新進水與反應池1內原來的水充分混合,減少水質變化對污泥處理效果沖擊。利用進水泵的剩余水壓,推動攪拌葉輪4作為攪拌混合裝置,在滿足進水的同時,起到了攪拌的作用,不需要外接動力源,并且不會帶入溶解氧。
反應池1內的污水經過厭氧分解后,從圍堰22的開口溢流到圍堰22與沉淀池2之間,再經過通水孔21進入到沉淀池2內進行沉淀,污泥和水進行分離。圍堰22可以減小水流進入沉淀池2內的速度,提高沉淀效率,同時圍堰22進口和通水孔21形成一個高度差,這個高度差,提高了反應池1向沉淀池2內進水溢流高度、并降低了沉淀池2內部進水的高度,讓污水在反應池1內進行充分反應,而通水孔21可以設在沉淀池2的較低位置上,防止新進入沉淀池2內污水沒經過充分沉淀就從溢流出水口3排出。
經過沉淀的污水從溢流出水口3排出沉淀池2,而沉淀到池底的污泥經過污泥回流系統6回到反應池1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未經宜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278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UASB反應池
- 下一篇:模塊化節能立體式污水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