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桑蠶作繭用農業(yè)生產用具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419975.3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21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秀容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秀容 |
| 主分類號: | A01K67/04 | 分類號: | 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5200 福建省寧***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桑蠶 作繭用 農業(yè)生產 用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桑蠶作繭用農業(yè)生產用具。
背景技術
絲綢是一種高檔優(yōu)質的面料,由蠶絲紡織而成,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蠶絲是桑蠶在作蛹時吐出的絲,桑蠶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都有養(yǎng)殖,是眾多農村的支柱性產業(yè)。桑蠶在養(yǎng)殖的末期需要,需要將老熟的熟蠶移至蠶山上作蛹,桑蠶作蛹后從蠶山上將蠶繭摘下送入繅絲廠進行繅絲和紡織。傳統(tǒng)的蠶山是由稻草秸稈或麥秸稈制成,先用稻草編織成草索,然后將截成條段狀的秸稈通過打繞固定在草索上。由于桑蠶在老熟后,容易發(fā)生病變,因此,蠶山上經常出現(xiàn)一些死蠶,這些死蠶會在熟蠶作蛹期間軟化腐爛。這些軟化腐爛的死蠶容易粘附在其他蠶繭的表面,使得蠶繭被污染。同時,這些腐爛軟化的死蠶異味較重,使得蠶室內的空氣受污染,不利于蠶農從蠶山上摘除蠶繭。同時,秸稈編織的蠶山,在摘繭時,秸稈容易割傷手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桑蠶作繭用農業(yè)生產用具,其可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避免死蠶軟化腐爛對其他蠶繭造成污染。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桑蠶作繭用農業(yè)生產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臺階狀布置的三個蠶籠,蠶籠包括機架上安裝的轉軸,轉軸的軸身上均勻的設置用于熟蠶作蛹的支撐桿,支撐桿沿轉軸的徑向布置,各轉軸與驅動機構相連接。
進一步的方案為:
機架的下部設置有一集料槽,集料槽的槽底呈傾斜狀布置,蠶籠設置在集料槽的上方。機架上還設置有用于從蠶籠上摘除蠶繭的蠶梳,蠶梳與機架為可拆卸式連接,蠶梳包括沿轉軸軸向設置的橫桿,橫桿的桿身上向下延伸設置有梳齒,梳齒沿橫桿的桿身均勻間隔設置,梳齒與支撐桿沿轉軸的軸向間隔交錯狀設置。
具體的方案為:
支撐桿為竹質材料構成,支撐桿的外周面設置有刻痕。支撐桿沿轉軸的軸向呈間隔狀設置,支撐桿在轉軸軸線同一位置處的外周壁呈間隔輻射狀均勻設置。機架包括左、右立狀設置的支撐板,支撐板內側的板面上設置有立狀布置的滑槽,滑槽底部設置有對橫桿進行鎖緊的鎖緊銷,橫桿的兩端部端面上設置有鎖緊孔,橫桿的兩端卡設在滑槽內。
蠶梳的長度為2~2.5m,梳齒的長度至少為8cm,梳齒為條板片構成,條板片沿轉軸軸向的寬度為1~1.2cm,梳齒之間的間距為1~1.2cm,支撐桿沿轉軸軸向之間的間距為1.8~2.4cm。機架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梳齒垂直于其長度方向的截面為弧形。
上述技術方案中,病死的蠶無法牢靠的抓附在蠶籠上,因此通過轉動蠶籠,這樣病死的熟蠶就會從蠶籠上落下被收集以及時去除,避免死蠶在蠶籠上軟化腐爛污染其他蠶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蠶梳和蠶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并不對本實用新型具體請求的保護范圍進行嚴格限定。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桑蠶作繭用農業(yè)生產用具,包括機架11,機架11上設置有臺階狀布置的三個蠶籠,蠶籠包括機架11上安裝的轉軸12,轉軸12的軸身上均勻的設置用于熟蠶作蛹的支撐桿121,支撐桿121沿轉軸12的徑向布置,各轉軸12與驅動機構相連接。病死的蠶無法牢靠的抓附在蠶籠上,因此通過轉動蠶籠,這樣病死的熟蠶就會從蠶籠上落下被收集及時去除,避免死蠶在蠶籠上軟化腐爛污染其他蠶繭。這里的驅動機構可以是在各個轉軸的端部分別設置轉動把手轉動轉軸,也可在轉軸的端部設置齒輪,通過鏈條和驅動電機驅動各個轉軸轉動,當然也可采用其他驅動機構驅動。
傳統(tǒng)摘繭操作時需要操作人員從蠶山上一個一個的摘除蠶繭,費時費力,因此,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為:支撐桿121為竹質材料構成,支撐桿121的外周面設置有刻痕。支撐桿121沿轉軸12的軸向呈間隔狀設置,支撐桿121在轉軸12軸線同一位置處的外周壁呈間隔輻射狀均勻設置。機架11上還設置有用于從蠶籠上摘除蠶繭的蠶梳,蠶梳與機架11為可拆卸式連接,蠶梳包括沿轉軸12軸向設置的橫桿13,橫桿13的桿身上向下延伸設置有梳齒131,梳齒131沿橫桿13的桿身均勻間隔設置,梳齒131與支撐桿121沿轉軸12的軸向間隔交錯狀設置。在熟蠶完全成蛹后,將蠶梳安裝在機架11上,轉動蠶籠,蠶梳就可以將蠶籠上的蠶繭快速的剝離下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秀容,未經趙秀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1997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防止小龍蝦破壞梯田的電擊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摘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