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巖溶管道膜袋式堵漏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18245.1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745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先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6 | 分類號: | E02B3/16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楠 |
| 地址: | 550001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巖溶 管道 膜袋式 堵漏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巖溶管道的巖溶管道膜袋式堵漏結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貴州、廣西等地區水電工程中,當擋水建筑物坐落于巖性為灰巖基礎時,往往灰巖發育較多巖溶管道,為防止巖溶管道發生滲漏現象,一般采取對巖溶管道進行防滲灌漿,巖溶管道空腔較大時采取化學灌漿。當采取防滲灌漿時,一般將濃砂漿或細石混凝土通過灌漿設備注入巖溶管道,當巖溶管道滲流流速較高時,以上堵漏措施往往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當濃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注入巖溶管道后,受到滲水的稀釋作用,濃砂漿或細石混凝土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凝固,且其主要成分水泥被滲水帶走,即便留下部分細石于巖溶管道內,仍難以達到堵漏的目的;當巖溶管道空腔較大且滲流流速很大時,一般采取化學灌漿,其灌漿材料有水玻璃、丙烯酸鹽、水溶性聚氨酯、彈性聚氨酯和木質素漿等,其防滲堵漏效果良好,但是灌漿材料貴,且化學灌漿施工技術難度較大,施工工序復雜,灌漿過程中易產生化學中毒,安全風險大。因此,現有的巖溶管道堵漏措施是不夠理想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巖溶管道膜袋式堵漏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巖溶管道膜袋式堵漏結構為,它是在巖溶管道的滲漏點進口設置至少一個可以隨水流產生流動的膜袋,膜袋為封閉式結構,膜袋內包覆有混合攪拌而成的黃豆和速凝砂漿。當然,膜袋中速凝砂漿和黃豆的比例在本技術方案中也極為重要,如黃豆較少,則難以使膜袋獲得較大的膨脹性,而黃豆較多,又可能導致膜袋受到破壞,或者造成速凝砂漿的速凝效果不好。綜合考慮,優選的,每個膜袋中速凝砂漿和黃豆的質量比為3:1~10:1。另外,膜袋優選為天然橡膠制成的封閉式袋狀結構,也可采用人工橡膠或者其它具有高流動性、柔韌性和防水性能的材料制成。膜袋形狀優選為扁形袋裝結構,其一端或者兩端設有尖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滿足堵漏要求的前提下,膜袋具有高流動性、柔韌性和防水性能,不僅能夠填充巖溶管道不同大小空腔,且不會被石齒刺破,內部的速凝砂漿和黃豆不會溢出。其次,黃豆摻入速凝砂漿后能夠致使膜袋產生大體積膨脹,且速凝砂漿具備較高粘稠度,在膜袋體積發生膨脹的同時能夠迅速凝固,致使膜袋與巖溶管道周邊貼合緊實而產生摩擦力并停止流動,滲水將無法將其推出巖溶管道,從而達到巖溶管道堵漏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不僅施工技術難度小,施工工序簡單,投資省,亦達到了良好的堵漏效果,可在巖溶管道堵漏技術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膜袋式堵漏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巖溶管道,2-膜袋,3-速凝砂漿,4-黃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采用一種膜袋式堵漏結構,這種膜袋式堵漏結構,外面是一個膜袋2,膜袋2具有柔軟的質地,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和足夠的強度,且還必須具有防水性,因此材料的選擇比較重要,通常采用天然橡膠加工成的薄膜來縫制。在膜袋2中裝入混合攪拌的黃豆4與速凝砂漿3,然后將膜袋2密封后放置在巖溶管道1的滲漏口,這樣,黃豆4在速凝砂漿3凝固之前利用自身的膨脹性使得膜袋2內體積膨脹,而膜袋2在滲流的帶動下會不斷地朝巖溶管道1中的滲漏口擠進,同時,在膜袋2體積產生膨脹的同時速凝砂漿3迅速凝固,速凝砂漿3凝固后膜袋2與巖溶管道1周邊貼合緊實而產生摩擦力并停止流動,從而達到巖溶管道1堵漏的目的。
為了使膜袋2能夠更好地擠入巖溶管道1的細微滲漏口,膜袋2可以采用扁形結構,其一端或者兩端設有尖頭,這樣隨著膜袋2的流動,更加方便地堵住細微的滲漏口。
當然,本實用新型中,黃豆也可以采用其它豆類代替,或者采用其它具有遇水緩慢膨脹的物質代替。
當然,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182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