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16231.6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896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周宇芳;韓熒;譚志紅;肖繼紅;徐凡;王曉飛;李欣冀;王遂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Q1/28 | 分類號: | H01Q1/28;H01Q1/4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麗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 衛星 接收 有源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屬于飛行器上的三防天線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飛行器技術的發展,天線在航天技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飛行器向小型化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天線的小型化設計也越來越重要。現有衛星接收天線系統的放大器與微帶天線分離,且中間需要用高頻電纜連接。該設計形式體積較大,且增加了鏈路損耗及噪聲系數。另外,為了使天線適應復雜苛刻的發射環境或應用環境,也需要對天線進行特殊環境適應性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該天線體積小,能夠適應復雜苛刻的發射環境或應用環境。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包括:金屬腔體(1)、放大器(2)、微帶印制板(3)、蓋板(4)、壓板(5)、絕緣板(6)、絕緣襯套(7);
金屬腔體(1)為一個頂部敞開的長方體金屬空腔,放大器(2)為長方體結構,固定安裝在金屬腔體(1)內部,絕緣板(6)粘貼在金屬腔體(1)及放大器(2)的底面,放大器(2)的外表面(201)的側壁與金屬腔體內側壁(101)貼合,即尺寸匹配,且放大器(2)的底面與金屬腔體(1)的底面齊平,放大器(2)的頂面上通過焊點固定有凸出的饋電針(202),放大器(2)的底面上有凸出的輸出插座(203);輸出插座(203)從金屬?腔體(1)的底面經絕緣板(6)穿出;
微帶印制板(3)為右旋圓極化微帶天線,通過切角方式實現圓極化,微帶印制板(3)設有金屬過孔(302),將微帶印制板(3)置于金屬腔體(1)與放大器(2)的上表面,放大器(2)的饋電針(202)從微帶印制板(3)的金屬過孔(302)穿出,微帶印制板(3)與金屬腔體(1)的貼合部分的尺寸相同;
蓋板(4)蓋在金屬腔體(1)的頂部,通過絕緣襯套(7)將蓋板(4)與金屬腔體(1)壓緊,并通過螺釘將其固定,蓋板(4)的內表面(402)與微帶印制板(3)的上表面之間有空氣間隙;蓋板(4)的內側壁(401)與金屬腔體(1)的外側壁(102)及微帶印制板(3)的側圍邊(301)貼合。
所述放大器(2)外殼為金屬鋁,采用激光密封,放大器(2)的外圍尺寸與金屬腔體(1)的內腔尺寸匹配,且與微帶印制板(3)結合組成整體。
所述微帶印制板(3)的金屬表面噴涂三防漆,金屬腔體(1)及壓板(5)的外表面噴涂三防漆或噴涂熱控漆。
所述蓋板(4)的內表面(402)與微帶印制板(3)的上表面之間的空氣間隙寬度為1.8mm~2m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為集成一體化及小型化,將天線與放大電路集成為一體,實現小型化設計;
(2)本實用新型微帶印制板的金屬表面噴涂三防漆,金屬腔體及壓板的外表面噴涂三防(即防潮、防霉菌、防鹽霧)漆或噴涂熱控漆,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通過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天線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剖面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側視剖面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頂視圖;
圖2c為本實用新型小型三防衛星接收有源天線底視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腔體頂視圖;
圖3b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腔體側視圖;
圖3c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腔體底視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放大器頂視圖;
圖4b為本實用新型放大器側視圖;
圖4c為本實用新型放大器底視圖;
圖5a為本實用新型微帶印制板頂視圖;
圖5b為本實用新型微帶印制板底視圖;
圖6a為本實用新型蓋板頂視圖;
圖6b為本實用新型蓋板側視圖;
圖6c為本實用新型蓋板底視圖;
圖7a為本實用新型壓板頂視圖;
圖7b為本實用新型壓板側視圖;
圖7c為本實用新型壓板底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未經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162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