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分體式過膠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15730.3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456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本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威瑞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58 | 分類號: | B29C45/58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體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桿式注塑機的過膠頭,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分體式過膠頭。
背景技術
注塑機是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設備。注塑機通常由注射系統、合模系統、液壓傳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潤滑系統、加熱及冷卻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等組成。
市場上注射系統多為螺桿式結構,螺桿在油缸的驅動下向前運動,螺桿前部有過膠頭,過膠頭包括有膠頭桿和止逆環,止逆環的外圈與料筒的內徑相同,而內徑則大于螺桿相應部位的直徑,所以止逆環可以在一定區域內前后自由活動。當螺桿向前時,由于前段塑料產生的反作用力,止逆環受到一個向后的推力,開始向后運動,膠頭桿上有防止止逆環向后運動的限位肩,當止逆環與限位肩接觸后,便開始跟隨螺桿一起向前運動。此時止逆環內孔與限位肩合二為一,整個螺桿頭部成為一個類似活塞的裝置,整個螺桿繼續向前,由于沒有后退的間隙,料筒內的原料在壓力的作用下,便從噴嘴中射出,被注入模腔。當整個模腔被注滿后,注塑機受到壓力增大的反饋,便停止加壓,此時壓力會保持一段時間,稱為保壓,保壓主要用于補償模腔內,由于塑料冷卻收縮而減少的體積。當塑料完全冷卻后,模腔內的塑料便硬化定型,塑料成型過程結束,當模腔內口部的塑料硬化成型后,注射系統后部馬達開始旋轉,料筒內的原料在螺桿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向前運動的原料,此時對止逆環產生了一個向前的推力,于是止逆環與限位肩分離,開始向前運動。向前運動的止逆環直到與膠頭桿的端部接觸后停止。與限位肩不同,膠頭桿的桿頭設計有些特殊,一般在四個方向上開有半圓形的槽,于是止逆環的內孔與這些槽就形成了一個通道。被螺桿推送向前的料,便經過這個通道,繼續向前行進。原料在螺桿旋轉的作用下不斷向前,由于模腔內的產品還未被取出,所以原料無法繼續前行進入模腔。于是不斷向前的原料便在料筒的前端聚集,這一過程必然帶來前端壓力的上升,從而給螺桿帶來一個向后的推動力。當這一推動力大于液壓系統內所設定的最小壓力(稱為“背壓”),螺桿便開始向后運動。直到后退至事先設定的位置(前端準備了足夠注射的原料),馬達停止帶動螺桿的轉動,原料不再向前,預塑完成。預塑就是準備注射所用原料的過程,這一過程在產品冷卻的同時進行,預塑完成后產品的完全冷卻也同時完成。產品冷卻完成后,便從模腔中取出。料筒的前部也準備了足夠的料,等待下一次注射的開始,這些就是螺桿式注塑系統的工作過程。
現有技術中,止逆環與限位肩通常是依靠臺階面或是楔形面產生密封性的,使整個螺桿頭部成為一個類似活塞的裝置,將料筒內的原料從噴嘴中射出,然而止逆環與限位肩貼合時,由于其貼合處為面結構,因此該密封面需要更高的同軸配合精度,并且易存在無法完全貼合的情況,致使密封失效而無法將料筒內的原料從噴嘴中射出,同時料筒內的原料經過過膠頭時由于不具有攪拌調和功能,因此具有改進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調和功能并且帶自封效果的分體式過膠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分體式過膠頭,包括膠頭桿和止逆環,所述膠頭桿依次包括有桿頭和桿軸以及限位肩,所述止逆環套設在桿軸上并且位于桿頭與限位肩之間,所述桿頭的外側壁設有若干條流道槽,所述桿軸上還套設有錐形密封環,所述錐形密封環位于止逆環與限位肩之間,所述錐形密封環的大開口端朝向止逆環設置,所述錐形密封環的外徑小于止逆環的外徑,所述桿軸與限位肩通過螺紋可拆卸連接,所述流道槽呈交叉結構設置。
所述止逆環相對于限位肩一側設有用于貼合錐形密封環的錐形擴孔。
所述止逆環相對于桿頭一端設有溢流口。
所述流道槽相對于止逆環一側的開口處均設有導向口。
所述錐形密封環的內側壁和外側壁均呈倒圓角結構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威瑞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威瑞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157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