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09844.7 | 申請日: | 2014-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62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峰;侯凱;高丹;李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33/00 | 分類號: | B23D33/00;B21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張良 |
| 地址: | 014010 內***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設置 有剪后導槽 裝置 線棒材 生產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機械技術,具體說,涉及一種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
背景技術
在線棒材的生產中經常使用圓盤剪,其主要作用其一是對鋼材的頭部進行切頭,將鋼材頭部的缺陷進行切除,防止后工序軋制發生工藝事故;其二是若后部工序有事故及時進行碎短,防止事故的擴大,減少人員處理廢鋼的時間。圓盤剪的后部導槽采用氣缸帶動翻板,當切頭時,翻板打開;當正常軋制時,翻板關閉形成導槽;當碎短時,翻板打開。在生產中,由于翻板氣缸所處的位置環境差,經常受水、風的腐蝕,經常導致氣缸不動作,導致切頭帶入,產生剪后憋鋼的工藝事故,嚴重影響作業率及產量的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能夠減少線棒材生產線產生剪后憋鋼的工藝事故,提升作業率及產量。
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包括飛剪,所述飛剪用于對軋材進行切頭和切尾操作,所述切頭和切尾操作后的切頭經拋物線軌跡墜落,在所述拋物線軌跡上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所述剪后導槽裝置下方設置有剪坑。
進一步:所述剪后導槽裝置的結構包括底板、擋板和2塊立板;所述2塊立板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頂部的兩側;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側邊上,并位于所述2塊立板之間,所述擋板向下傾斜。
進一步:所述擋板和所述底板之間的夾角為90度~150度。
進一步:所述底板位于軋制中心線下部,并且所述軋制中心線夾在所述2塊立板之間。
進一步:所述底板、所述擋板和所述立板之間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包括:
能夠防止線棒材生產線的切頭帶入所產生的憋鋼工藝事故,提升了作業率及產量,從而增加銷售收入。同時節約風壓等能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的使用狀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右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設置有剪后導槽裝置的線棒材生產線的使用狀態圖。
在線棒材生產線中,當軋材4(線材或者棒材)延軋制中心線(軋材4平移軌跡)平移運動中,軋材4經過飛剪3后,飛剪3對軋材4進行切頭和切尾操作,切頭2經拋物線軌跡墜落,剪后導槽裝置1設置在拋物線軌跡上,剪后的軋材4穿過剪后導槽裝置1,切頭2經剪后導槽裝置1的阻擋后掉入下方的剪坑6中,實現了防止切頭2帶入后續工序而產生工藝事故。
如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正視圖;如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右視圖;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后導槽裝置的俯視圖。
剪后導槽裝置1的結構包括2塊立板11、底板12和擋板13;2塊立板11分別設置(焊接)在底板12頂部兩側,擋板13設置(焊接)在底板12的側邊上并位于2塊立板11之間,擋板13向下傾斜。擋板13和底板12之間的夾角為90度~150度。
底板12位于軋制中心線(軋材4平移軌跡)下部,并且軋制中心線夾在2塊立板11之間。2塊立板11保證軋材順利通過,擋板13與底板12保持一定角度是為了保證切頭2不進入底板12內,切頭2滑落于擋板13上,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剪坑6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0984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