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06886.5 | 申請日: | 2014-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051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薛文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華徠光電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M11/26 | 分類號: | F16M11/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5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架設 儀器 支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架,特別是涉及一種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測繪儀器進行使用時都需要支架對其輔以支撐作用,測繪儀器放置在支架上的支撐平臺上,通過支撐平臺下部的三根支腳來獲得支撐。
現有支撐架采用三根支腳構成的三角結構很是穩定,非常適用于建筑工地等地方,在使用時可直接將各個支腳的尖銳端部插入進地表,從而使得支撐架被牢固的固定。但是,若在平滑的地面上或是濕滑且堅硬巖石上使用則很受限制,不僅容易打滑,而且穩定性不夠,會造成使用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特別適用于在平滑的地面上使用,也適合在建筑工地等地方使用,達到兩用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用性強的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不僅可克服打滑現象,而且可保證穩固性,方便測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平臺和等間隔設置在支撐平臺邊沿下端的通過鉸接連接的三根支腳,所述支腳包括外管和套入外管中的可伸縮的內管,所述外管和內管通過握式鎖緊件相固定;所述支撐平臺下表面的中心設置有朝下延伸的支管,所述支管外表面套裝有一可沿支管軸向方向移動的套管,所述套管頂端通過緊固件與支管相固定,所述套管末端設置有用于著地的錐體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錐體部為圓錐體結構,所述圓錐體底面設置有防滑層。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套管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套管通過緊固螺栓與支管相固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管上還套裝有連接盤,所述連接盤上鉸接有三根連接桿,所述三根連接桿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根支腳鉸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盤上設置有將連接盤與支管固定的鎖緊裝置。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盤與套管之間的支管上設置有用于限制連接盤繼續下移的限位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支撐平臺下表面中心位置朝下延伸的支管外表面套裝有一可沿支管軸向方向移動的套管,以及在套管的末端設置錐體部,可以實現在平滑地面上使用,需要使用時,將套管放下來用緊固件鎖住,使用錐體部著地,增加受力面積提高其穩定性;此時形成四支腳的結構,而且支腳之間通過連接盤和連接桿相固定,穩固性更加可靠,同時可以實現可升降的目的,也便于收縮與攜帶;另外,通過錐體部底面防滑層的設置,來進一步防滑,效果更佳。如果需要在建筑工地等地方使用支撐裝置,則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外管末端著地即可,操作簡單,兩用性有保證。
上述內容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架設儀器用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平臺1和等間隔設置在支撐平臺1邊沿下端的通過鉸接連接的三根支腳2,所述支腳2包括外管21和套入外管21中的可伸縮的內管22,所述外管21和內管22通過握式鎖緊件23相固定;所述支撐平臺1下表面的中心設置有朝下延伸的支管3,所述支管3外表面套裝有一可沿支管3軸向方向移動的套管4,所述套管4頂端通過緊固件與支管3相固定,優選為在所述套管4上開設有螺紋孔41,所述套管4通過緊固螺栓與支管3相固定;所述套管4末端設置有用于著地的圓錐體結構的錐體部5,所述圓錐體底面設置有防滑層51。
前述支管上還套裝有連接盤6,所述連接盤6上鉸接有三根連接桿7,所述三根連接桿7的另一端分別與三根支腳2鉸接;所述連接盤6上設置有將連接盤6與支管3固定的鎖緊裝置8;所述連接盤6與套管4之間的支管3上設置有用于限制連接盤6繼續下移的限位環9。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在于,通過支管3和套裝在支管3上的套管4,以及套管4末端錐體部5的設置,來克服平滑面上使用時出現的打滑現象,提高其穩定性;而且通過連接盤6和連接桿7的設置,實現可升降,支腳2張開角度可靈活掌握,也便于收縮與攜帶;另外,錐體部底面防滑層51的設置,進一步確保更佳的防滑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華徠光電儀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華徠光電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068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