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97819.1 | 申請日: | 2014-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332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蘇永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永靜 |
| 主分類號: | A61F5/00 | 分類號: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國 |
| 地址: | 51008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癱 患者 平臥 楔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康復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
背景技術
目前,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居于中國死亡原因首位,并且多數患者會出現偏癱。而針對腦血管疾病等導致的偏癱,在康復治療護理中需要早期擺放良肢位。良肢位又稱為“良姿位”,它是指為防止或對抗痙攣模式的出現,保護肩關節以及早期誘發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良好體位,其作用是防止關節攣縮畸形、防止肩關節半脫位和垂足、減輕痙攣。
在良肢位擺放的平臥位擺放時,為預防髖部后撤,保證患者腿部的充分舒適和利于患者康復,患者髖部及腿部通常需要護士、患者家屬或護工利用傳統翻身枕或大毛巾給予墊置。采用上述方式常因翻身枕高度不符易使兩側臀部不在同一水平而,且易滑脫,既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量,不利于持續良肢位擺放,又容易加重髖部后撤將會進一步加重以后康復的難度。因此,如何攻克偏癱患者平臥位擺放的難題,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設計巧妙的能夠預防髖部后撤,使患者腿部放置更加舒服也同時起到定位效果的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該楔形枕使用方便并且更加利于患者康復。
本發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其包括枕主體;所述枕主體為楔形結構,并且該楔形結構的上表面為與人體髖部及腿部緊配合的弧形面;所述枕主體前側高度為1-3厘米和后側高度為8-10厘米,并且,該枕主體的寬度為15-18厘米以及長度為40-50厘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所述枕主體為楔形結構,并且該楔形結構的上表面為與人體髖部及腿部緊配合的弧形面,因此,利于把患者的腿部放置在楔形結構的弧形面上,起到定位作用,能預防髖部后撤,不但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量,并且由于楔形結構具有定位效果,從而更加利于患者的康復。總之,本實用新型的枕主體結構簡單、成本低、設計巧妙、使用舒適、使用方便,并且,其加工制造容易,易形成大批量生產。
在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枕主體,2.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兩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應當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僅僅限于此。
實施例一
參閱圖1所示,一種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其包括枕主體1;所述枕主體1為楔形結構,并且該楔形結構的上表面為與人體髖部及腿部緊配合的弧形面2,所述枕主體1前側高度a為1-3厘米和后側高度b為8-10厘米,并且,該楔形結構的寬度c為15-18厘米以及長度d為40-50厘米,如所述枕主體1前側高度a為2厘米和后側高度b為9厘米,并且,該楔形結構的寬度c為16厘米以及長度d為45厘米。
本實施例的偏癱患者平臥位楔形枕是針對患者右髖部及腿部而提供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具體使用時,把患者的右髖部及腿部放置在楔形結構的枕主體1的弧形面2上即可。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參閱圖2,本實施例的偏癱患者平臥位上肢固定墊枕是針對患肢為左患肢的患者而提供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具體使用時,把患者的左髖部及腿部放置在楔形結構的枕主體1的弧形面2上即可。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作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永靜,未經蘇永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978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觸發信道狀態信息非周期反饋的方法、UE、基站及系統
- 下一篇:滑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