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漩流井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86384.0 | 申請日: | 2014-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518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丁建忠;邱楓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5/14 | 分類號: | E03F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靜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漩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漩流井。?
背景技術
傳統漩流井,水從排水管中位置流入漩流井,水經漩流井底部柱間空隙流入兩旁,水中氧化鐵沉淀在底部,清水進入積水處位置,完成氧化鐵的沉淀。但由于設計時未考慮24小時工作,不能從中間抓取氧化鐵,只能從邊緣抓取,造成中間氧化鐵沉淀過多,需要定期進行人工清理,為此付出大量人力物力,且清除難度大。清除后,由于設計時導角位置坡度較大,造成未堆積氧化鐵時,空間狹小,不方便抓取氧化鐵,只有當氧化鐵完全覆蓋后,才能進行抓取作業,對底部空間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并且當氧化鐵堆積一定程度,可以抓取時,氧化鐵幾乎已經堵死,水難以順利通過,需要進行人工清理。?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漩流井,為漩流井的穩定運行帶來諸多便利。?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漩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漩流井體,所述漩流井體上端通過環梁固定,所述漩流井體外還環繞一圈積水井;?所述漩流井體上部設有排水管,底部為凸起球面形。?
所述底部邊緣設有導角,所述導角角度為30度。?
所述球面弧度為25度。?
所述環梁距離漩流井體頂端距離為1500mm。?
所述積水井高度低于漩流井體高度3820mm。?
所述漩流井體直徑為4000mm。?
所述積水井與漩流井體之間的間距為2500mm。?
所述漩流井體和積水井的壁厚均為300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漩流井,水從排水管流入漩流井后,所形成的漩渦使水中的氧化鐵能盡快沉淀于底部,水通過底部向兩邊擴散,且會進去兩側積水處,經過自吸泵抽入沉淀池完成氧化鐵的沉淀。且底部為凸起球面,使氧化鐵不會只積于中心部位,會往邊緣擴散,方便氧化鐵的清理。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勢:?
1、對漩流井結構提出優化改善,使原本沉淀在中間底部的氧化鐵,在進水沖刷形成漩渦的帶動下,最大程度的在邊緣沉淀,方便行車抓取沉淀氧化鐵。
2、邊緣斜坡設計坡度減小,為抓取帶來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漩流井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漩流井氧化鐵堆積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漩流井體,2環梁,3積水井,4排水管,5導角,6球面形底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的一種漩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漩流井體1,所述漩流井體1上端通過環梁2固定,所述漩流井體1外還環繞一圈積水井3;所述漩流井體1上部設有排水管4,底部為凸起球面形底部6,底部邊緣設有導角5,所述導角5角度為30度。球面弧度為25度。環梁2距離漩流井體1頂端距離為1500mm。積水井3高度低于漩流井體1高度3820mm。漩流井體1直徑為4000mm。積水井3與漩流井體1之間的間距為2500mm。漩流井體1和積水井3的壁厚均為3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863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