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84034.0 | 申請日: | 2014-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273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鄒同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廣弘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20/00 | 分類號: | F28D20/00;F24H1/00;F24H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能 回收 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熱能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在化工處理領域,比如在生產啤酒、飲料時,有煮沸處理過程,在煮沸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閃蒸汽,一般蒸發率占到8%,通常這部分蒸汽熱量直接排放到大氣中。但是同時工廠其他車間中存在很多需要加熱的設備,比如麥汁預熱設備、包裝間洗瓶機、殺菌機加熱設備、采暖加熱設備、原地清洗加熱設備等等,目前這些設備都是采用獨立的蒸汽加熱系統,這樣就造成了蒸汽資源損耗,增加了工廠運營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該系統可以很好地回收利用現有的蒸汽資源,旨在解決現有蒸汽資源浪費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熱能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熱能存儲罐以及待加熱裝置,所述熱能存儲罐包括熱能輸出端口和熱能回收端口,所述待加熱裝置包括第一換熱器和能耗系統,所述第一換熱器連接到所述熱能輸出端口和熱能回收端口之間,所述能耗系統連接到所述第一換熱器兩端,用于接收第一換熱器熱交換得到的能量。
進一步的,所述熱能輸出端口與第一換熱器之間還設有熱能存儲罐。
進一步的,所述熱能輸出端口與熱能存儲罐之間還設有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兩端還連接有蒸汽補熱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換熱器的輸出端口和第二換熱器的輸入端口之間通過管道連通,所述管道上設有閥門,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入水管道上還設有水泵。
進一步的,所述待加熱裝置還包括蒸汽換熱器,所述蒸汽換熱器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能耗系統之間,所述蒸汽補熱系統連接到所述蒸汽換熱器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換熱器與熱能緩存罐之間的管道上還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蒸汽補熱系統的輸出端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的管道上還設有蒸汽氣動閥,所述熱能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連接到所述溫度傳感器和蒸汽氣動閥的控制平臺,所述控制平臺根據檢測到的溫度控制所述蒸汽啟動閥的開度,以使第二換熱器的輸出熱水溫度恒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所述熱能存儲罐用于回收工廠排放的閃蒸汽能量,以液態方式存儲其中,所述熱能存儲罐中輸出熱水至待加熱裝置,與待加熱裝置中介質在第一換熱器中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得到的能量為能耗系統提供熱量,完成了蒸汽熱能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工廠運營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熱能回收利用系統應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主要是利用回收工廠排放的蒸汽熱能,將熱量通過換熱器換熱,加熱熱能存儲罐中的水,熱能存儲罐輸出的熱水通過待加熱裝置的第一換熱器進行熱交換,然后用換熱后的介質對工廠其他需要加熱的能耗裝置進行供熱,合理回收利用了蒸汽資源。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熱能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本實施例提供的熱能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熱能存儲罐1以及待加熱裝置2,所述熱能存儲罐1包括熱能輸出端口和熱能回收端口,所述待加熱裝置2包括第一換熱器21和能耗系統22,所述第一換熱器21連接到所述熱能存儲罐1的熱能輸出端口和熱能回收端口之間,所述能耗系統22連接到所述第一換熱器兩端21,用于接收第一換熱器熱交換得到的能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廣弘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廣弘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840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