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農村住宅建筑用雙保溫空腔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75943.8 | 申請日: | 2014-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611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樸在林;孫國凱;方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1/00 | 分類號: | E04C1/00;E04B1/78 |
| 代理公司: | 沈陽圣群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張立新 |
| 地址: | 11086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村 住宅 建筑 保溫 空腔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村住宅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合中國北方農村住宅用由石墨聚苯保溫材料制成的農村住宅建筑用雙保溫空腔模塊。
背景技術
據資料介紹,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人口近8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0%左右,農村地區共有房屋建筑面積約278億m2,其中90%以上是居住建筑,約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65%。北方地區農村居住建筑絕大部分未進行保護處理,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冬季供暖能耗約占生活能耗的80%,其主要原因是墻體保溫性差、門窗熱工性和氣密性差所致。
目前住宅墻體外保溫主要是傳統的膨脹聚苯乙烯、擠塑聚苯乙烯等,而施工方式都是先砌筑墻體,后在外墻上利用專用膨脹螺栓固定保溫材料的方式。此方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保溫苯板與苯板之間濟縫對接,在施工時很難保證無縫隙,若干年后熱脹冷縮、老化等引起的縫隙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保溫效果;由于苯板是依靠膨脹螺栓固定在外墻體上的,整體性差;施工繁瑣、牢固性差、成本高、材料及施工費約每平方米70元左右;傳統的苯板耐火性、耐高溫性差。
目前已有的公開文獻,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混凝土墻體保溫模塊”、專利號為200920276955.4,其中并沒有涉及采用何種保溫材料;此技術還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在保溫模塊外側設置兩個加強筋,并設置有通孔,模塊在模具中加熱成型后脫模不宜實現此通孔;與兩片相互平行保溫模塊垂直相連的加強筋接觸面積過小,在保溫模塊空腔內澆混凝土進行振搗棒振搗時宜出現模塊向外膨脹、裂紋等現象,此技術中模塊與模塊相互插接的平臺在施工時易變形;另一方面保溫模塊與加強筋之間連接不穩固,同時保溫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的一種農村住宅建筑用雙保溫空腔模塊,其成本低、加工方便,施工過程中不易向外膨脹、不易出現裂紋,模塊與模塊相互插接方便、連接穩固,保溫性能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農村住宅建筑用雙保溫空腔模塊,其具體結構如下:模塊體內縱向上下貫穿設置橢圓形空腔,相鄰空腔之間的間隔距離相等,模塊體的上沿前后兩端和一側端面的上下兩端通長設置有定位鍵,模塊體的下沿前后兩端和另一側端面的上下兩端通長設置有與定位鍵匹配的定位槽。
上述模塊體的上、下面中心處沿著縱向向內開設半圓形凹面槽。
上述凹面槽的半徑與模塊體內設置的橢圓形空腔的半徑相同。
上述的模塊體為石墨聚苯材料經加熱預發后在模具中加熱成型的長方體結構。
上述的每個模塊體內三個橢圓形空腔。
上述的位于外側的兩個空腔的外邊緣與兩外側端面的距離是相鄰空腔之間距離的一半。
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效果:
本實用新型雙保溫空腔模板,具有剪力墻模板的作用,同時空腔內混凝土凝固后與模板形成一體,作為墻體的內外保溫作用。同以往的外墻保溫模塊相比,施工簡便,墻體和保溫同時完成,系統整體性好,保溫層的強度大大提高。其成本低、加工方便,施工過程中不易向外膨脹、不易出現裂紋,模塊與模塊相互插接方便、連接穩固,保溫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塊與模塊之間橫向插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多個模塊與模塊之間橫向和縱向插接后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1中,1.模塊體、2.?空腔、3.定位鍵,4、定位槽,5、凹面槽,6、接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所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農業大學,未經沈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759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柚子醒酒膏
- 下一篇:具有婦女產后強身作用的瑤族洗浴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