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錘脫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75628.5 | 申請日: | 2014-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453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呂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呂曉明 |
| 主分類號: | B25D17/10 | 分類號: | B25D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龔燮英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錘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錘脫扣裝置。
背景技術
利用電錘打深孔時,鉆頭易于卡住。此時,電錘的電機仍然在工作,該電機的扭矩仍然作用于鉆頭上,當鉆頭無法旋轉時,電錘機身即會將扭矩傳遞出來,從而該機身形成旋轉或具有極大扭矩,繼而該電錘機身就會傷人。
為此,不少電錘均配備了脫扣裝置(或稱為脫扣離合裝置)。見圖1所示,常見的脫扣裝置包括位于電錘的機身上的下軸承11和上軸承12,該下軸承11和該上軸承12內固定有一齒軸20,該齒軸20上位于該下軸承11和上軸承12之間從下至上的通過間隙或過渡配合的方式套有彈簧座30、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壓板41、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摩擦片51、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主動齒輪60、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摩擦片52、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壓板42,同時,該齒軸20上端位于該上軸承12的上方固定有用于帶動鉆頭的從動齒輪70。而且,該彈簧座30的上端固定有一碟簧80,該碟簧80的上端作用于該下壓板41的下表面上。這樣,在該碟簧80向上給予該下壓板41的擠壓力足夠時,連接至電錘的電機的主動齒輪60旋轉后通過該上摩擦片52帶動該齒軸20旋轉,最終該從動齒輪70旋轉。顯然,當該鉆頭被卡住而無法旋轉時,該主動齒輪60和該上摩擦片52即會產生打滑,繼而電錘的機身不會傷人。
然而,當該下磨擦片51或該上摩擦片52使用一段時間而磨損后,即便磨損的程度較小,亦會造成該碟簧80的壓力減少很大,相對的,使該主動齒輪60給予該上摩擦片52的磨擦力會減小,從而無法使該從動齒輪60正常工作。即,該脫扣裝置的使用壽命較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錘脫扣裝置,它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的特點。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錘脫扣裝置,包括位于電錘的機身上的下軸承和上軸承,該下軸承和該上軸承內固定有一齒軸,該齒軸上位于該下軸承和上軸承之間從下至上的通過間隙或過渡配合的方式套有彈簧座、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壓板、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摩擦片、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主動齒輪、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摩擦片、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壓板,同時,該齒軸上端位于該上軸承的上方固定有用于帶動鉆頭的從動齒輪,所述彈簧座上設有至少2個開口向上的容納腔,該容納腔內均設有一柱形壓簧。
所述容納腔為圍繞該齒軸的軸心線均勻分布的3個。
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是:使用壽命較長。本發明的電錘脫扣裝置采用柱型壓簧替代原有技術的碟簧。由于相對于碟簧而言,柱形壓簧具有更大的伸縮余量,即便上磨擦片或下摩擦片磨損一定量,該柱型壓簧所損失的壓力亦較小,作用在上、下二個磨擦片上的擠壓力變化較為有限,從而主動齒輪和上摩擦片之間不會產生打滑。即,有效增加了該電錘脫扣裝置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原有技術的電錘脫扣裝置的主視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錘脫扣裝置的主視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2所示:電錘脫扣裝置,包括位于該電錘的機身上的下軸承11和上軸承12。該下軸承11和該上軸承12的內圈中固定有一齒軸20。該齒軸20上位于該下軸承11和上軸承12之間從下至上的通過間隙或過渡配合的方式套有彈簧座30、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壓板41、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下摩擦片51、通過間隙配合的方式套有主動齒輪60、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摩擦片52、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套有上壓板42。當然,該下摩擦片51可以固定在該下壓板41上、該上摩擦片52可以固定在該上壓板42上。同時,該齒軸20上端位于該上軸承12的上方固定有用于帶動鉆頭的從動齒輪70。其中,該彈簧座30上設有至少2個開口向上的容納腔31,該容納腔31內均設有一柱形壓簧90。當然,該柱形壓簧90的兩端分別作用于該容納腔31的底部和該下壓板41的下表面上。較優的,該容納腔31為圍繞該齒軸20的軸心線均勻分布的3個。即,該柱形壓簧90亦為3個。
這樣,在該柱形壓簧90向上給予該下壓板41的擠壓力足夠時,該主動齒輪60和該上摩擦片52之間具有足夠的摩擦力,繼而連接至該電錘的電機的主動齒輪60旋轉后通過該上摩擦片52帶動該齒軸20旋轉,最終該從動齒輪70旋轉。而且,當該鉆頭被卡住而無法旋轉時,該主動齒輪60和該上摩擦片52之間的摩擦力相對于操作者的握持能力而言扭矩較小,從而該主動齒輪60和該上摩擦片52之間會產生打滑,繼而電錘的機身不會傷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呂曉明,未經呂曉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756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