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石油儲罐導向柱密封絕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72605.9 | 申請日: | 2014-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464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海燕;劉寶全;王世強;劉全楨;宮宏;肖睿;張婷婷;高鑫;畢曉蕾;孫立富;劉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5D88/34 | 分類號: | B65D88/3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邵朋程 |
| 地址: | 10072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油 導向 密封 絕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化工燃油儲運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石油儲罐導向柱密封絕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型油罐區多建在沿江、沿海等自然災害多發區域,碼頭、管道、油輪等運輸配套設施密集,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就有可能形成連鎖性災害事故。近幾年,國內連續發生了數起石油儲罐由于雷擊、靜電等點火源引起的火災燃爆事故。如,2006年8月7日,儀征輸油站一15×104m3浮頂儲罐因雷擊引起火災燃爆事故,2007年6月29日,鎮海煉化G403#內浮頂儲罐發生雷擊爆燃事故,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連分公司875#內浮頂儲罐因靜電引起火災燃爆事故。經分析,儲罐的導向柱設施與浮盤之間易發生火花放電現象,且此處密封不嚴有油氣泄露,容易引起儲罐火災燃爆事故,是石油儲罐的安全隱患之一。
儲罐在運行過程中,為了確保內浮盤上下升降平穩,均設置導向裝置,同時利用導向柱安裝量油檢測裝置,因此導向柱上端接罐頂量油孔,垂直穿插過浮盤直達罐底,兼起浮盤定位導向作用。但儲罐在運行過程中,導向柱設施與金屬浮盤之間容易發生火花放電現象。例如:油品屬不良導體,油品進、出流動時,油面上會積聚大量的靜電荷,這些靜電荷傳導到內浮盤上如不能立即消除,浮盤與導向柱之間就會產生電位差,易引起靜電火花放電現象;另一方面,儲罐在遭受雷擊時,連接儲罐罐體的導向柱設施有少量雷電流流過,導向柱與金屬浮盤之間形成放電間隙,雷擊瞬時兩者之間的電位差易引起火花放電現象發生。因此,導向柱與浮盤的不可靠連接是石油儲罐的點火源之一,一旦此處可燃氣濃度達到爆炸極限,勢必會引起儲罐火災燃爆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油儲罐導向柱密封絕緣裝置,以確保導向柱與浮盤之間保持一定的絕緣水平和密封性能,有效避免導向柱與浮盤之間由于火花放電引起儲罐火災燃爆事故。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石油儲罐導向柱密封絕緣裝置,包括兩個半圓筒形橡膠護套,兩個半圓筒形橡膠護套與導向柱同軸安裝,二者構成套在導向柱外側的圓筒形套管,在半圓筒形橡膠護套的徑向設置有連接片,連接片與浮盤上的承壓板固定連接,浮盤上下浮動時半圓筒形橡膠護套與導向柱之間構成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片為半圓環形,其貼合在承壓板的上方,在連接片的上方壓接有半圓環形絕緣壓板,所述半圓環形絕緣壓板、連接片與承壓板通過螺栓固定。
優選的,所述半圓筒形橡膠護套是由丁腈橡膠制成的,電阻值在105~109Ω之間。
優選的,所述半圓筒形橡膠護套的高度等于承壓板和浮盤之間的距離。
優選的,所述連接片的外徑與承壓板的邊長相同。
優選的,所述半圓環形絕緣壓板的外徑與連接片的外徑相同,所述半圓環形絕緣壓板的內徑與半圓筒形橡膠護套的外徑相同,半圓環形絕緣壓板是由環氧樹脂制成的,厚度為12mm。
優選的,所述半圓環形絕緣壓板、連接片與承壓板之間通過均布的3個不銹鋼螺栓固定,并配設防松墊片。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發明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企業的浮頂儲罐、內浮頂儲罐,可確保石油儲罐導向柱設施與浮盤之間保持一定的絕緣水平和密封性能,避免導向柱與浮盤之間由于靜電、雷擊等原因引起的火花放電現象,有效降低導向柱設施與浮盤之間的油氣泄漏。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安裝維護便捷,使用安全可靠等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半圓筒形橡膠護套的剖視圖;
圖4為半圓環形絕緣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半圓筒形橡膠護套,2-第二半圓筒形橡膠護套,3-第一半圓環形絕緣壓板,4-第二半圓環形絕緣壓板,5-導向柱,6-第一半圓形連接片,7-浮盤,8-承壓板,9-第一螺栓,10-第二螺栓,11-第三螺栓,12-第二半圓形連接片,13-第四螺栓,14-第五螺栓,15-第六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726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