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深覆蓋層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布置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70901.5 | 申請日: | 2014-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593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姜蘇陽;李澤民;鄭會春;李遠程;郭其峰;王耀軍;崔瑩;秦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16 | 分類號: | E02D27/16;E02D27/4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韓華 |
| 地址: | 450003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覆蓋層 河床 壩基 高壓 旋噴樁 布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尤其是涉及深覆蓋層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趾板一般建在堅硬、不可沖蝕和可灌漿的基巖上,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需要建在深覆蓋層上建壩時,由覆蓋層引起的變形問題成為制約建壩的關鍵問題。因此,在深覆蓋層河床上建筑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對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防滲墻下游0.3~0.5倍壩高范圍內的河床地基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處理,是提高河床地基整體變形模量、降低大壩防滲體系變形的重要手段。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深覆蓋層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布置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覆蓋層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布置結構,包括布置在壩體防滲墻上游側位于左、右岸巖石基礎之間河床壩基上的一排高壓旋噴樁,該排高壓旋噴樁的樁距為2m,樁體最小直徑≥1.2m;位于所述壩體防滲墻下游側左、右岸巖石基礎之間的河床壩基上設置有三個高壓旋噴樁區,所述三個高壓旋噴樁區沿順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第一高壓旋噴樁區為一排高壓旋噴樁,樁距為2m;第二高壓旋噴樁區為4排高壓旋噴樁,樁距為2m;第三高壓旋噴樁區為8排高壓旋噴樁,第一排樁間距為3m,其余七排的樁間距均為4m,第一、二、三、四排高壓旋噴樁的排距依次為3m、4m、5m,第四、五、六、七、八排高壓旋噴樁的排距均為6m;所述三個高壓旋噴樁區的樁體最小直徑≥1.2m。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通過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防滲墻下游的河床地基上布置多排高壓旋噴樁,因此,高壓旋噴樁在注漿時的漿液進入地基的孔隙中充填、固結,提高了河床地基的整體性,改善了壩基河床天然地層的不均勻特性,提高了壩基河床砂卵石層整體的承載能力和抗變形能力;將所述多排高壓旋噴樁的排距設置成沿順水流方向逐漸增大的布置結構,滿足了河床地基變形過渡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布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覆蓋層河床壩基高壓旋噴樁布置結構,包括布置在壩體防滲墻1上游側位于左、右岸巖石基礎2、3之間河床壩基上的一排高壓旋噴樁4,該排高壓旋噴樁4的樁距為2m,樁體最小直徑=1.2m;位于所述壩體防滲墻1下游側左、右岸巖石基礎2、3之間的河床壩基上設置有三個高壓旋噴樁區,所述三個高壓旋噴樁區沿順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第一高壓旋噴樁區為一排高壓旋噴樁5,樁距為2m;第二高壓旋噴樁區6為4排高壓旋噴樁7,樁距為2m;第三高壓旋噴樁區8為8排高壓旋噴樁9,第一排樁間距為3m,其余七排的樁間距均為4m,第一、二、三、四排高壓旋噴樁9的排距依次為3m、4m、5m,第四、五、六、七、八排高壓旋噴樁9的排距均為6m;所述三個高壓旋噴樁區的樁體最小直徑≥1.2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未經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709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池燈可調節支架
- 下一篇:一種新型風能照明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