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蓄電池組自動無隙旁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67984.2 | 申請日: | 2014-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322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廣東;薛海軍;魏鵬;鄧亞軍;呂偉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金煜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42 | 分類號: | H01M10/42;H01M10/48;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濟南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長義;崔民海 |
| 地址: | 250100 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自動 無隙旁接 系統 | ||
1.一種蓄電池組自動無隙旁接系統,包括分布安裝在每節蓄電池(7)上的單電池管理單元(3),以及對所有單電池管理單元(3)進行統一管理的電池組總控單元(2),其特征在于:單電池管理單元(3)與每節蓄電池(7)通過正負兩根采樣線束(8)直接相連,每節蓄電池(7)配置一個單電池管理單元(3),所有單電池管理單元(3)通過485通訊線束(9)掛在網絡總線(6)上之后統一接入到電池組總控單元(2),同時,電流傳感器模塊(5)將整組蓄電池(7)的放電電流,以及溫度傳感器模塊(4)將整組蓄電池(7)的環境溫度通過485通訊接口與電池組總控單元(2)進行通訊接入,實現對整組蓄電池實時監測,同時電池組總控單元(2)對蓄電池性能進行預測。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組自動無隙旁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電池管理單元(3)通過采集線束(8)接到蓄電池(7)的正負極柱,在負極采樣線束(8)上串聯了保護單元(21)防止過電流對蓄電池(7)造成損害,然后經過核心模塊(20)之后與蓄電池(7)正極連接,核心模塊(20)由電流控制模塊(15)和采樣模塊(18)配合實現恒流輸出和無隙旁接功能,同時,單電池管理單元(3)的核心CPU處理單元(13)通過處理總線(19)分別與采樣模塊(18)交互,實現電壓、溫度、內阻的監測,與通訊模塊(17)交互,實現數據與電池組總控單元(2)的信息傳遞,通過指示燈顯示模塊(16)的交互,實現運行、告警、異常等信息的展示,通過存儲模塊(14)實現數據的存儲功能。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組自動無隙旁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電池管理單元(3)通過采集線束(8)接到蓄電池(7)的正負極柱,在負極采樣線束(8)上串聯了保護單元(21)防止過電流對蓄電池(7)造成損害,然后經過核心模塊(20)之后與蓄電池(7)正極連接,核心模塊(20)由電流控制模塊(15)和采樣模塊(18)配合實現恒流輸出和無隙旁接功能,同時,單電池管理單元(3)的核心CPU處理單元(13)通過處理總線(19)分別與采樣模塊(18)交互,實現電壓、溫度、內阻的監測,與通訊模塊(17)交互,實現數據與電池組總控單元(2)的信息傳遞,通過指示燈顯示模塊(16)的交互,實現運行、告警、異常等信息的展示,通過存儲模塊(14)實現數據的存儲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金煜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金煜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6798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備強制散熱功能的電池模組
- 下一篇:一種基于ARM的電池管理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