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髁突矢狀骨折復位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67073.X | 申請日: | 2014-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882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彭國光;王科;楊磊;譚玉蓮;何善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彭國光;王科;楊磊;譚玉蓮;何善志 | 
| 主分類號: | A61B17/56 | 分類號: | A61B17/56;A61B17/28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楊啟成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髁突矢狀 骨折 復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器械。
背景技術:
髁突矢狀骨折發生率約占下頜骨骨折的9%~45%,其治療一直是口腔頜面部創傷的重點和難點,若治療不當,極易引起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強直等相關并發癥。髁突矢狀骨折治療難度較其他頜面部骨折大的原因是:①手術操作視野狹小,位于面側深區,位置較深,醫生不能夠在直視條件下解剖復位髁突;②發生髁突矢狀骨折后游離的髁突內側矢狀骨折塊向內、前、下方移位至面側深區位置,由于缺乏合適的手術器械,醫生只能用神經剝離子、彎曲的止血鉗、Alis鉗等器械根據臨床經驗采用盲探/半盲探辦法尋找游離的髁突內側矢狀骨折塊;③捕獲游離的髁突內側矢狀骨折塊后,由于沒有合適器械夾持,用彎鉗或類似器械在復位過程中往往造成骨折塊的“二次骨折”,形成更多小的骨碎片,增加了治療的難度;④由于有翼外肌的牽拉,游離的髁突內側矢狀骨折塊很難彎鉗復位,常常需要將肌腱切斷使骨折塊徹底游離而復位,這意味著剝離了髁突的血供,造成了術后髁突的吸收;⑤在髁突周圍及面側深區存在諸多重要的血管神經組織,如面神經總干及分支、面后靜脈、頜內動脈等,操作中使用不恰當的器械很容易造成解剖結構的損傷,致使髁突矢狀骨折手術并發癥幾率較頜面部其他手術高,如頜內動脈大出血、面癱等。
髁突矢狀骨折手術治療目的是恢復正常光滑的關節面和下頜升支高度。為了達到預期的手術效果,需要將前、內、下方移位的游離髁突矢狀骨折塊解剖復位,并用加壓螺釘或微型鈦板內固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暴露視野充分、避開周圍血管神經、夾持并輔助游離髁突矢狀骨折復位、骨折塊表面受力均勻而不會夾碎的髁突矢狀骨折復位鉗。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鉸接在一起的一對子鉗體,子鉗體包括手柄、鉗頭,其特別之處在于鉗頭向下彎曲的同時向內彎曲,鉗頭由鉸接點開始到自由端,其截面尺寸逐步變小,在其中一子鉗體的鉗頭的自由端設置有側面為擴寬板面的夾頭。
使用時,先在髁突矢狀關節面的后面的組織剖開,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彎曲的鉗頭繞過髁突矢狀關節面后面的關節窩內,將掉落的髁突矢狀關節碎骨夾住,并移回到髁突矢狀關節面上,然后。用釘子將其與髁突矢狀關節復合固定。
本實用新型采用鉗頭向下彎曲的同時向內彎曲,這樣,就能有效地利用髁突矢狀關節面與頭蓋骨間的間隙,伸入關節窩內將掉落的碎骨夾住并沿該間隙將該碎骨移回到髁突矢狀關節面上的原有的位置上,采用其中一鉗頭的自由端所設置的側面為擴寬板面的夾頭,另一鉗頭自由端保持細的端面,夾持時,另一鉗頭的細的端面對著碎骨的斷面,其中一鉗頭上的擴寬的板面對著碎骨的外表面,細的端面能適應不規則的斷面,擴寬的板面充分地與光滑的外表面接觸,既能有效地將碎骨夾緊,同時,寬大的板面的接觸面又能有效地將夾持力分散到碎骨的外表面,避免將碎骨夾碎。鉗頭由鉸接點開始到自由端,其截面尺寸逐步變小,既使鉗頭容易伸入關節窩內,同時也避免了伸入的鉗頭影響視線。采用鉗頭向內彎曲,可減少鉗頭張開時的寬度。
為了防止碎骨從鉗頭上滑落,其中一鉗頭上的板面上設置有數個凸出物,另一鉗頭自由端的細的端面設置有數個凸出物。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暴露視野充分、避開周圍血管神經、夾持并輔助游離髁突矢狀骨折復位、骨折塊表面受力均勻而不會夾碎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點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髁突內側矢狀骨折塊復位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鉸接在一起的一對子鉗體1,子鉗體1包括手柄1a、鉗頭1b,其特別之處在于鉗頭1b向下彎曲的同時向內彎曲,鉗頭1b由鉸接點開始到自由端,其截面尺寸逐步變小,在其中一子鉗體1b的鉗頭的自由端設置有側面為擴寬板面1c的夾頭1d。
這里,鉗頭1b向下彎曲的弧度與髁突矢狀關節面2的弧面的弧度對應。鉗頭1b向下彎曲的的圓弧的直徑在50—70mm間。
夾合時,兩鉗頭1b外側間的距離不大于10mm。
為了防止碎骨3從鉗頭1b上滑落,其中一鉗頭1b上的板面1c上設置有數個凸出物4,另一鉗頭1b自由端的細的端面設置有數個凸出物5。
板面1c所設置的凸出物4為錐狀物。
另一鉗頭自由端的細的端面所設置的凸出物5呈刀刃狀。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利用髁突矢狀關節面2與頭蓋骨6間的間隙7,伸入關節窩8內將掉落的碎骨3夾住并沿該間隙7將該碎骨3移回到髁突矢狀關節面2上的原有的位置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彭國光;王科;楊磊;譚玉蓮;何善志;,未經彭國光;王科;楊磊;譚玉蓮;何善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6707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