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下閥門與過渡管之間焊接的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67065.5 | 申請日: | 2014-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63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閆嘉鈺;劉少波;洪毅;郭宏;孫欽;馬玉山;高強;常占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0 | 分類號: | 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王春霞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下 閥門 過渡 之間 焊接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下閥門與過渡管之間焊接的冷卻裝置,屬于深??刂崎y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海洋油氣勘探和開發起步較晚,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石油水下裝備關鍵技術和設備,基本依賴進口。隨著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向海洋的戰略轉移,對海洋石油裝備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對國外的技術和裝備依賴性更大,所以無論是從國家能源安全方面還是從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方面考慮,研制適合我國油氣勘探和開發的鉆采裝備都迫在眉睫。
水下閥門裝置技術及設備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國內缺少此方面的投入和研究,近年來,我國的部分企業已經就海洋石油水下裝備專項技術及產品展開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國內少有企業或機構對水下閥門裝置展開系統、全面的研究。
目前陸地閥門連接端與工藝管道端的焊接冷卻方法,通常采用風冷或淋水等簡單的設備或工藝方法進行,甚至焊接過程中不采用冷卻。由于風冷、淋水冷卻效果不明顯或現場操作受限,無冷卻措施,此焊接過程對閥門都會產生熱損傷,影響到閥門產品的使用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下閥門與過渡管之間焊接的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可有效減少焊接過程產生的熱量對閥門內件的損傷,保護閥座密封性能,保證閥門產品的長設計壽命內的使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下閥門與過渡管之間焊接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循環箱、循環泵、進水管、排水管、密封結構件Ⅰ和密封結構件Ⅱ;
所述密封結構件Ⅰ能密封連接于所述過渡管的腔體內,且與所述水下閥門的閥體之間形成一流道腔室,與所述過渡管之間形成一環形腔室;
所述密封結構件Ⅰ上設有至少2個通孔,所述通孔連通所述流道腔室與所述環形腔室;
所述密封結構件Ⅱ設于所述密封結構件Ⅰ上且與所述過渡管和所述水下閥門的閥體密封連接,沿所述水下閥門至所述過渡管的方向,所述密封結構件Ⅱ將所述環形腔室分隔成環形腔室Ⅰ、環形腔室Ⅱ和環形腔室Ⅲ;
所述密封結構件Ⅱ上于所述過渡管與所述水下閥門的閥體焊縫處的兩側均設有一通孔,分別連通所述環形腔室Ⅰ與所述環形腔室Ⅱ以及所述環形腔室Ⅱ與所述環形腔室Ⅲ;
所述冷卻循環箱依次與循環泵和進水管相連通,所述進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流道腔室中;所述排水管與所述冷卻循環箱相連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環形腔室Ⅲ相連通。
上述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密封結構件Ⅰ上至少對稱設置2個所述通孔,以將冷卻液均勻導入冷卻循環腔室,充分循環交換焊接熱量,提高循環冷卻效率。
上述的冷卻裝置中,設于所述密封結構件Ⅰ上的通孔為螺紋孔,以將冷卻液均勻導入冷卻循環腔室,充分循環交換焊接熱量,提高循環冷卻效率;也可利用該螺紋孔作為安裝工藝孔,將所述結構密封件I和所述密封結構件Ⅱ安裝組合在一起。
上述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密封結構件Ⅱ上至少2處設有所述通孔,可以將冷卻液均勻導入冷卻循環腔室,充分循環交換焊接熱量,提高循環冷卻效率。
上述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密封結構件Ⅱ上設置至少2個對稱的螺紋盲孔,可利用該螺紋孔作為安裝工藝孔,將結構密封件Ⅱ和密封結構件I安裝組合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將自來水或冷卻液通過所述循環泵和進水管注入所述流體流道中,再通過所述冷卻裝置中的迷宮式流道(依次連通的環形腔室Ⅰ、環形腔室Ⅱ和環形腔室Ⅲ)將自來水或冷卻液排入冷卻循環箱中,從而實現熱量的循環交換,實現對金屬閥體冷卻的目的,保證熱量傳導不會對閥門內部的密封件產生損傷和破壞。通過調節循環泵的排量或轉速,可以實現對焊接冷卻效果的調節和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水下閥門與過渡管之間焊接的冷卻裝置的剖面圖。
圖中各標記如下:
1閥體、2密封結構件Ⅰ、3密封結構件Ⅱ、4過渡管、5排水管、6進水管、7,8,9密封件、10冷卻循環箱、11低壓循環泵、M1,M2螺紋孔、M3螺紋、D1通孔、V1流道腔室、V2環形腔室Ⅰ、V3環形腔室Ⅱ、V4環形腔室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670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