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行車自動上料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64488.1 | 申請日: | 2014-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217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何潮;楊毅;黃學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25/02 | 分類號: | B65G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劉春成;溫泉 |
| 地址: |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車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料裝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特別涉及一種行車自動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回轉窯和礦熱爐(RKEF)冶煉鎳鐵,都是采用人工操作行車吊熱料的方式來加料,用行車吊運物料都是用人來操作,即行車操作人員在地面人員的指揮下,把指定的物料吊運到指定地點,這種方法存在著吊車操作人員和指揮人員的配合問題,吊車操作人員及指揮人員技能水平問題,所以常出現人員操作錯誤或指揮錯誤的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吊車操作人員的疲勞及注意力分散等,會使吊運物料的效率大為降低,所以由于人工吊運物料的速度過慢,又將影響整個生產線的工作效率,如果要加大吊運物料的量,只能增加操作人員,而且人員操作技能的不一致,導致吊運物料質量無法控制,使企業的生產因吊料速度和質量而成本增加。
隨著發展需要,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自動上料裝置,例如申請號為201110159712.4和201310607631.5的自動上料裝置,這兩種自動上料裝置利用驅動裝置驅動上料架實現自動上料;又如申請號為201210339263.6的自動上料裝置,利用傳動電機帶動傳動帶的方式實現自動上料;再如申請號為201210355127.6的自動上下料裝置,利用驅動機構帶動旋轉臂的方式實現自動上下料。
由上分析,可知現有技術的自動上料裝置存在以下特點和缺陷:
1、對于上料的重量需要人工判斷,或者說需要其他設備進行控制。如采用人工判斷,依然無法解決吊運物料重量與所需要重量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如再增加其他設備,會增加整體上料過程的成本。
2、對于料車的定位不夠準確。如采用驅動裝置驅動上料架上料,料車進入上料架時的定位難以把控;如采用傳動帶或旋轉臂等方式,前期料車由加料口送至傳送帶或旋轉臂之前的定位同樣難以把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人工操作、安全隱患等問題,以及進一步地解決吊運物料重量無法控制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行車自動上料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行車自動上料裝置,用于將物料運送至料倉,其特征在于,包括:帶有下料閥的回轉窯,用于添加物料;料罐,用于裝載物料;設置有料車定位檢測器的料車,用于承載所述料罐,所述料車定位檢測器用于對料車定位;料車稱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料車上,用于得到料車的重量;吊料口,用于為所述料罐提供上下運行空間;設置有行車主鉤和行車主鉤定位檢測器的行車,所述行車主鉤與所述料罐掛接,用于升降所述料罐;和中心控制裝置,與所述行車、料車定位檢測器、回轉窯的下料閥、料車稱重傳感器相連,用于控制所述行車的運行、料車的運行、回轉窯下料口的啟閉、獲得料車的重量。
在如上所述的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中,優選所述料車定位檢測器包括:
在料車的運行軌道一側安裝的料車格雷母線;和在料車上安裝的料車感應天線箱。
在如上所述的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中,優選所述行車包括:作為運行平臺的大車;小車,安裝在大車上,隨著大車移動,所述行車主鉤安裝在小車上。
在如上所述的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中,優選所述行車主鉤定位檢測器包括:X方向坐標檢測器,Y方向坐標檢測器和Z方向坐標檢測器;X方向坐標檢測器包括:設置在大車的運行軌道一側的大車格雷母線;和安裝在大車上的大車感應天線箱,通過大車格雷母線與大車感應天線箱之間的電磁耦合得知行車主鉤的X方向坐標;Y方向坐標檢測器包括:設置在大車上的小車格雷母線;和安裝在所述小車上的小車感應天線箱,通過小車格雷母線與小車感應天線箱之間的電磁耦合得知行車主鉤的Y方向坐標;所述Z方向坐標檢測器是安裝在在行車主鉤上的編碼器,用于得知行車主鉤的Z方向坐標。
在如上所述的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中,優選還包括:行車稱重傳感器,設在小車上,用于判斷小車的重量;所述行車稱重傳感器與所述中心控制裝置相連。
在如上所述的行車自動上料裝置中,優選還包括:對所述料車的運行加以控制的料車控制裝置,料車控制裝置的一端與所述中心控制裝置相連,料車控制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料車定位檢測器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未經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644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